新利平台 > 生態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亮點 山清水秀生活美

發布時間:2021-04-27 09:23:00來源: 西藏日報

  四月芳菲,草盛花香,轉眼又到了一年最美好的時節。漫步在拉薩河邊,柳芽吐綠,波光粼粼,遠處山巒、飛鳥、浮雲(yun) 相映成趣,往來行人大都在此駐足。

  陽春布德澤,萬(wan) 物生光輝。這山清水秀、百姓和樂(le) 、幸福美好的畫卷不僅(jin) 僅(jin) 源自大自然的恩賜,也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建設,著力完善環境治理體(ti) 係的成果。

  目前,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生態文明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越來越多的百姓享受到綠色帶來的幸福“紅利”。

  美化環境讓日子更美

  “路兩(liang) 邊都是樹,還有小河穿城而過,現在的城市景觀綠化真是越來越好了。”家住拉薩市樂(le) 業(ye) 苑小區的德央對小區周圍的環境很是滿意,她說:“自從(cong) 小區邊上的景觀走廊修建好以後,我每天都會(hui) 沿著河邊散步。”

  為(wei) 了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拉薩市逐步推進實施“綠色圍城”建設工程、防護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拉薩市林業(ye) 麵積、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讓市民和遊客能夠更好地暢享拉薩的綠水青山。

  在波密縣多吉鄉(xiang) 西巴村,通過禁止亂(luan) 砍濫伐,安排護林員每天不定時巡查,規劃垃圾倒放點,組織村民輪流打掃村裏的環境衛生以及加大宣傳(chuan) 教育力度等措施,當地村民從(cong) 生態環境保護的旁觀者變成參與(yu) 者,不亂(luan) 扔垃圾,不隨便砍伐山上的樹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從(cong) 平地到山間,通過積極轉變生產(chan) 生活方式,開展綠化美化淨化活動,不斷完善鄉(xiang) 規民約,強化管理和保護,西藏自治區逐漸實現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美好願景。

  截至2020年底,全區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III類標準,地級及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區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ti) 穩定。森林覆蓋率由12.14%提高至12.31%,海拔4300米以下1079個(ge) “無樹村”、10.4萬(wan) 個(ge) “無樹戶”已全麵消除。

  青山綠水讓產(chan) 業(ye) 更旺

  融融春日裏,林芝最美的季節來了。潔白如玉的雪山腳下,波光蕩漾的碧水江邊,風姿綽約的桃花迎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

  2021年,是舉(ju) 辦林芝桃花節的第20個(ge) 年頭。這些年,通過桃花這張靚麗(li) 名片,林芝市不斷推動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讓遊客不僅(jin) 能看到美麗(li) 的桃花,還能體(ti) 驗鄉(xiang) 村生活,吃藏家飯、住藏家樂(le) ,讓當地群眾(zhong) 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隻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護佑高原綠水青山,堅持綠色發展,才是新時代西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才能讓更多百姓享受到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金山銀山”。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通過實施營造林工程,開展飛播造林試驗,試驗推廣“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大力實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重要濕地保護與(yu) 恢複、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實現了林草事業(ye) 快速發展。

  “隻有環境好了,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今年46歲的多布傑是勒鄉(xiang) 勒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他說,“2015年,勒村被自治區列為(wei) 首批20個(ge) 新型特色小城,我們(men) 自籌了30萬(wan) 元,建成了現在的4層樓房,麵積共217平方米,三、四樓改成了旅館。”靠著生態旅遊,多布傑每年的收入達到了10萬(wan) 元以上。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ou) 勢,墨脫縣墨脫鎮亞(ya) 東(dong) 村生態旅遊也開始逐漸興(xing) 起。村民曲珍就是借著這股“東(dong) 風”開起了家庭旅館,如今她家的年收入從(cong) 以前的不足萬(wan) 元增長到如今的20多萬(wan) 元。

  生態保護讓百姓更富

  為(wei) 保護好西藏的綠水青山,西藏自治區持續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和各類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設立了林業(ye) 生態保護、草原生態保護、水生態保護、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旅遊廁所保潔、村級環境監督員、地質災害群防群測等生態補償(chang) 脫貧崗位,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保護生態中增加收入,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累計安排林草生態補償(chang) 崗位122.34萬(wan) 人次,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約40億(yi) 元。同時,鼓勵貧困農(nong) 牧民組建的營造林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參與(yu) 林草工程項目建設,累計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約20億(yi) 元,麵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培訓造林育苗等實用技術2500餘(yu) 人次。

  位於(yu) 昌都市芒康縣的紅拉山滇金絲(si) 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通過技術和資金扶助,吸納周邊居民做護林員、野保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帶動周邊鄉(xiang) 村經濟發展,提高農(nong) 牧民生活水平。

  在米林縣魯霞溝溝口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及雪蓮花、雲(yun) 杉等珍貴植物和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最近幾年,來這邊旅遊的遊客非常多,樹林裏各類豐(feng) 富的林下資源也給村民帶來實惠。每年村裏每家每戶隻靠采集鬆茸、蘑菇、蕨菜等林下資源就能獲得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的收入。”駐魯霞村工作隊隊員卓瑪說,這多虧(kui) 了村子周邊終年青山相伴,綠水環繞的自然環境。

  草木豐(feng) 茂的青山、海鳥翩躚的河灘、水清河暢的美景……如今的雪域高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片生態文明高地會(hui) 帶給人民群眾(zhong) 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