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首次在辦展上購買碳排放指標
見山、聽水、觸花、賞林……6月 6日,走進首屆生態博覽會(hui) 各個(ge) 展館,隨處可以感受到環保、低碳、循環、綠色的辦展理念。
立足培育打造國內(nei) 首個(ge) 國家化、綜合化、專(zhuan) 業(ye) 性生態領域展會(hui) ,首屆生態博覽會(hui) 將“生態”主線貫穿到博覽會(hui) 的各方麵和全過程。
低碳辦展模式便是此次展會(hui) 的一大創新亮點。考慮到辦博覽會(hui) 本身就會(hui) 產(chan) 生一些碳排放,因此,青海省首次在辦展上購買(mai) 了碳排放指標,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以此抵消“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發展成果”主旨論壇舉(ju) 辦過程中的碳排放,達到碳中和,甚至實現零排放。
那麽(me) ,什麽(me) 是碳指標呢?其實它是把地球當作一個(ge) 整體(ti) ,比方說像一個(ge) 家,每個(ge) 成員都往大氣層排二氧化碳,會(hui) 增加溫室效應。於(yu) 是大家坐下來談,一起限製碳排放量,並根據情況,給各個(ge) 成員不同的排放份額,也就是碳指標。
據悉,首屆生態博覽會(hui) 確定主旨論壇籌辦、舉(ju) 辦及收尾階段排放68.9314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北京綠色交易所購買(mai) 青海省林業(ye) 生態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青海省海東(dong) 市平安區三合鎮三合村的造林項目3.67公頃新造林,預計在6年吸收75.8245噸(二氧化碳當量),全麵實現主旨論壇碳中和。
我省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入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部署,相繼啟動實施了三江源、祁連山等一批重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持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濕地保護與(yu) 恢複等生態修複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7.5%,涵蓋水麵、濕地、林草的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各類自然保護地現已達到全省國土麵積的35%左右,作為(wei) 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具備了理想的固碳增匯潛力和發展碳匯交易的資源優(you) 勢,積極利用碳匯造林實現碳中和、發展碳匯交易對我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日報評論:共建生態文明 共享發展成果 共創美好未來
6月6日,首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在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下,在青海西寧盛大開幕。[詳細] -
首屆中國(青海)生態博覽會在西寧開幕
6月6日,由中國商務部、生態環境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生態博覽會”)在青海西寧開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