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高天厚土鋪展大美畫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紀實

發布時間:2021-06-11 09:53:00來源: 西藏日報

  青海,屹立世界屋脊,北依巍巍祁連、中貫莽莽昆侖(lun) 、南峙唐古拉山,承擔著保護“中華水塔”、三江源的重大使命,是中國乃至東(dong) 亞(ya) 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也是一片團結熱土。在這個(ge)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較高的省,各民族手足相親(qin) 、交流交融,率先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不斷築牢民族團結的生命線,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十四五”開局之年,建黨(dang) 百年之際,6月7日至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踏上高原,看企業(ye) 、訪社區、進農(nong) 村、考察自然保護區,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高天厚土,一幅大美畫卷鋪展開來。

  “善於(yu) 抓最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最具活力的企業(ye) ”

  7日下午,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裏,機器轟鳴,一片忙碌景象。

  一塊塊不同規格、不同顏色的藏毯掛滿展示牆,上麵編織著字符、花鳥、風景等各類圖案,寫(xie) 實的、抽象的,傳(chuan) 統的、現代的,花樣精美,令人目不暇接。

  “真是琳琅滿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饒有興(xing) 致走近察看,不時用手觸摸感受藏毯的質地。

  近年來,正是依托優(you) 質原料、獨特民族風格和精湛製作工藝,一塊塊藏毯走下高原、走向世界。

  “你們(men) 企業(ye) 有什麽(me) 特色和優(you) 勢?”總書(shu) 記問。

  “我們(men) 公司最大的特點是生產(chan) 原料90%以上都是天然的。”企業(ye) 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采用的都是產(chan) 自青海的天然綿羊毛,俗稱“西寧大白毛”,還有優(you) 質犛牛毛,織出的藏毯不僅(jin) 堅韌耐磨,還綠色環保。

  走到原料展櫃前,總書(shu) 記拿起黑色的犛牛毛、潔白的綿羊毛,用手指輕輕揉捏,“感覺確實不錯”。

  “現在藏毯的市場需求怎麽(me) 樣?你們(men) 主要是銷往國內(nei) 還是國外?”總書(shu) 記接著問。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裏掛毯,顯得有藝術氛圍。這些年市場越來越好,國內(nei) 國外需求量都很大。”這家企業(ye) 產(chan) 品遠銷歐美、中東(dong) 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去年實現產(chan) 值4200萬(wan) 元。

  在青藏高原,編織藏毯已有千年曆史,通過代代相傳(chuan) 、改進創新,既保留了傳(chuan) 統技藝,也煥發了新的風采。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企業(ye) 車間裏,加牙藏毯非遺傳(chuan) 承人楊永良正在手把手給身邊的徒弟教學。

  “你這個(ge) 手藝是祖傳(chuan) 的吧?第幾代了?”總書(shu) 記停下腳步,同楊師傅交流了起來。

  “到我這是第七代了,我8歲起就跟著父親(qin) 學洗毛、撚線。”

  “編織這樣一幅藏毯需要多長時間?”

  “一個(ge) 人差不多要一個(ge) 月。”

  總書(shu) 記勉勵他:“你這個(ge) 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yi) ,一定要傳(chuan) 承弘揚好。”

  一塊塊藏毯,拉動起就業(ye) 的鏈條。

  企業(ye) 負責人告訴總書(shu) 記,他們(men) 公司絕大多數職工都是本地的,高中以下學曆占80%以上。“很多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婦,來企業(ye) 接受培訓,三五年之後就能成長為(wei) 熟練技工,平均月工資可達到四五千元。”

  “發展產(chan) 業(ye) 就是要帶動就業(ye) 。”總書(shu) 記點頭表示肯定,“從(cong) 這點來看,藏毯產(chan) 業(ye) 不僅(jin) 有扶貧致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作用,還有促進民族團結的作用。”

  從(cong) 生產(chan) 車間,到功能性檢測室,再到設計部門,總書(shu) 記一路看了下來。

  “百聞不如一見啊。”離開公司時,麵對圍攏過來的企業(ye) 職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樣談及感受,“藏毯是我們(men) 藏族一個(ge) 很有特色的產(chan) 業(ye) ,你們(men) 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打出了品牌,很好地把傳(chuan) 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結合在一起,契合了個(ge) 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總書(shu) 記進一步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於(yu) 抓最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最具活力的企業(ye) ,以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優(you) 質企業(ye) ,以企業(ye) 發展帶動產(chan) 業(ye) 提升。希望青海發展更多這樣符合地方實際的特色產(chan) 業(ye) ,靠創新實現更好發展。

  “為(wei) 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我們(men) 再接再厲”

  “我到地方考察,總要到農(nong) 村、城市社區,看看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得怎麽(me) 樣,有什麽(me) 好的經驗可以交流推廣,有什麽(me) 操心事、煩心事需要我們(men) 解決(jue) 。”

  7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西寧市文匯路街道的文亭巷社區。

  這是一個(ge) 人口密集的大社區,有住宅小區13個(ge) ,居民2.2萬(wan) 多人;這也是一個(ge) 多民族聚居的社區,有藏、回、蒙古、撒拉等少數民族居民1000多人。

  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翠青向總書(shu) 記匯報,這些年來,社區緊緊抓住“和睦”這兩(liang) 個(ge) 字,以“五融五築·和睦家”品牌建設為(wei) 主線,將轄區內(nei) 省、市、區、街道、社區五級黨(dang) 組織聯係在一起,形成事務共商、活動共辦、服務共做、黨(dang) 員共育、陣地共用的聯動大黨(dang) 建格局。

  走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一派其樂(le) 融融的景象:書(shu) 畫室、舞蹈室、閱覽室、康複室等一應俱全,歌聲悠揚、翰墨飄香。

  便民服務窗口前,總書(shu) 記見到了65歲的藏族大媽多傑卓瑪。

  她告訴總書(shu) 記,社區有個(ge) “愛老幸福食堂”,今天專(zhuan) 門來辦就餐卡。

  “什麽(me) 人可以就餐?”總書(shu) 記問。

  “目前主要麵向戶籍在社區裏的60歲以上老人。”工作人員回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來到位於(yu)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二層的“愛老幸福食堂”。

  “夥(huo) 食費高不高?”總書(shu) 記問。

  “不同對象有不同優(you) 惠,一葷兩(liang) 素市場價(jia) 18元,60歲以上老人享受幸福價(jia) 6元,80歲以上享受高齡價(jia) 3元,其中屬於(yu) 低保、特困等四類老人隻要1元。”劉翠青一一道來。

  “分得很細,工作做到家就要這樣。”總書(shu) 記稱讚道。

  “咱們(men) 這裏又方便又幹淨,中央廚房統一配送,每種飯菜都要留樣檢驗,保障食品安全。”劉翠青自豪地說,“現在每天有40多位老人用餐,他們(men) 中有不少獨居老人。有一位老人激動地說,社會(hui) 主義(yi) 好啊,這輩子趕上了!”

  “社會(hui) 主義(yi) 的幸福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道,“你們(men) 做得很好。敬老尊賢,這是我們(men)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一層閱覽室裏,剛剛放學的孩子們(men) 正在“四點半課堂”寫(xie) 作業(ye) 、做手工。臨(lin) 近端午,桌上擺著五顏六色的紙龍舟和香包,總書(shu) 記看了直誇孩子們(men) 手藝好。

  “孩子們(men) 放學後,得有人接得住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首先這件事要由學校來辦,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後時間全部推到社會(hui) 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xi) ,學校裏的老師應該承擔起來。不能在學校裏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訓了,這樣就本末倒置了。現在教育部門正在糾正這種現象。”

  總書(shu) 記進一步指出:“當然,如果孩子們(men) 還有時間精力,來到社區裏,引導他們(men) 做一些符合興(xing) 趣的事情,這種形式也很好。”

  歌聲悠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來到了舞蹈室。

  “歌之緣合唱團”正在這裏排練獻禮“七一”的紅色歌曲。61歲的卓瑪才仁站在第一排,用高揚優(you) 美的藏語領唱:“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總書(shu) 記帶頭鼓起掌來:“《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唱出人民群眾(zhong) 特別是藏族同胞,對黨(dang) 、對祖國、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熱愛,這個(ge) 歌在‘七一’的時候唱很有意義(yi) 。”

  歌聲裏流淌著百姓真摯的情感、洋溢著人們(men) 幸福的生活。

  離開社區時,居民們(men) 圍攏到總書(shu) 記身邊,依依不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大家說:“一個(ge) 社區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強的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組織,把社區各方麵服務搞周到,把群眾(zhong) 自治性的事情組織好。”

  “安居才能樂(le) 業(ye) ,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看著人群中的孩子們(men) ,總書(shu) 記麵帶笑容,“等這一批小家夥(huo) 長大的時候,我們(men) 的國家又不一樣了,我們(men) 人民的生活又會(hui) 上一個(ge) 水平。從(cong) 現在開始,為(wei) 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我們(men) 再接再厲!”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作出的這一重要指示,至今依然振聾發聵。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zhuan) 門來看看青海湖。”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總麵積7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青海省因其而得名。

  從(cong) 西寧出發,乘火車、轉汽車,8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仙女灣,實地考察這裏的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仙女灣位於(yu) 青海湖西北側(ce) ,屬於(yu)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夏日的陽光灑在寬闊的湖麵上,波光粼粼,一望無際。

  當地有關(guan) 負責同誌告訴總書(shu) 記,近15年來,青海湖水位上升了3米多、麵積擴大了300多平方公裏。

  “現在水有多深?”總書(shu) 記問。

  “平均18米,最深28米。”

  青海湖水位持續上漲,有利於(yu) 周邊氣候變濕變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野生動植物和鳥類棲息環境以及整個(ge) 環湖地區的生態環境。

  從(cong) 仙女灣遠眺四周,水係、灘塗、水生植物等生態景觀類型豐(feng) 富,碧波蕩漾,飛鳥翔集,呈現出典型的濕地風貌。

  “這裏水質怎麽(me) 樣?”“鳥類有多少種?”“禁漁是怎麽(me) 搞的?”圍繞青海湖生態環境現狀和保護工作,總書(shu) 記問得很細。

  3個(ge) 月前,全國兩(liang) 會(hui) ,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從(cong) 小生長在祁連山腳下海北州門源縣的孔慶菊代表,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近年來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的變遷。

  這次,站在青海湖邊,遙望巍巍祁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聽取了青海省關(guan) 於(yu) 祁連山自然生態情況的匯報,特別關(guan) 注詢問祁連山冰川同青海湖水源之間的聯係情況。

  沿著木棧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步行察看周邊環境:遠山如黛,碧水無垠,草原上牛羊成群,天空中飛鳥翱翔……

  “看到這樣的景象,總會(hui) 想起王洛賓在青海創作的那首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正是充分吸收了這裏的精華養(yang) 分,他才為(wei) 人類藝術寶庫增添了這樣美好的作品。”

  在總書(shu) 記心中,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men) 的寶藏。環顧四周,他反複叮囑當地黨(dang) 政負責同誌,青海在生態文明方麵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

  9日上午,在聽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談到黨(dang) 中央下決(jue) 心保護青海生態環境的戰略考量。

  他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青海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要地,要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青海有青海的特點,必須根據自身實際在全國大局中找準自己的定位。青海90%以上國土屬於(yu) 限製開發區或禁止開發區,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

  青海省主要負責同誌在匯報工作時提到,青海正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

  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表示肯定:“我注意到你們(men) 加了個(ge) ‘冰’字,體(ti) 現了青海生態的特殊性。這個(ge) ‘冰’字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加的。”

  對生態環境保護,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關(guan) 注。

  2014年8月、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木裏礦區破壞性開采作出批示。

  這次在聽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木裏問題要抓好整改,不留尾巴、不留遺憾。今後,這類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能搞下不為(wei) 例。

  “一個(ge) 幸福的國家、一個(ge) 現代化的國家,一定會(hui) 建設起來”

  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一個(ge) 藏族牧業(ye) 村。在政府幫助下,牧民們(men) 從(cong) 遠處的草場搬遷安置到這裏。

  8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個(ge) 平均海拔3300米的村子。

  藍天白雲(yun) 下,一排排紅瓦黃牆的平房小院錯落有致,筆直整潔的村道兩(liang) 旁立著太陽能路燈。

  “歡迎總書(shu) 記!”50歲的村民索南才讓帶著一家三代站在家門口,向總書(shu) 記獻上潔白的哈達。

  索南才讓5個(ge) 月的小外孫尚在繈褓中,總書(shu) 記見了十分喜歡:“小家夥(huo) 長得很漂亮,看著很聰明。”

  走進小院,迎麵是一個(ge) 玻璃房,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十分溫暖。

  “用的是自來水嗎?汙水怎麽(me) 處理?”一如既往,總書(shu) 記十分關(guan) 注農(nong) 村改廁工作。

  “現在村裏都用上了自來水,汙水都是統一的下水管道,集中處理。”村幹部回答。

  走進臥室、客廳,看到屋裏裝著吊頂、貼了牆紙,衣櫃、電視機等家具家電齊全,總書(shu) 記笑著說:“家裏頭布置得很精致。”

  圍坐在客廳裏,總書(shu) 記同一家人拉起家常。

  索南才讓拿出一張老照片給總書(shu) 記看,那是在17公裏外草場上的老房子,兩(liang) 間低矮的土坯房。

  總書(shu) 記接過照片,仔細端詳:“過去條件確實比較艱苦,現在改善多了。”

  索南才讓告訴總書(shu) 記,2014年底,政府補貼4.7萬(wan) 元、自付1.5萬(wan) 元,一家人住進了這個(ge) 寬敞的磚瓦房小院。

  “搬過來後都做些什麽(me) ?”總書(shu) 記問。

  “我是草原管護員,一個(ge) 月工資1200元;女兒(er) 是環衛工,月工資2400元;女婿在縣裏電視台工作,每月收入2700元……”

  索南才讓給總書(shu) 記算起了細賬:除去這些固定工資收入,家裏還有80隻羊、20頭牛,去年僅(jin) 出售牛羊就賺了2.5萬(wan) 元……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一家人臉上。

  “很好啊!”總書(shu) 記十分欣慰,“下一步,你們(men) 生活上還有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打算嗎?”

  這麽(me) 一問,索南才讓也不知怎麽(me) 回答,隻是一個(ge) 勁兒(er) 地說:“沒有了、沒有了。”大家都笑了起來。

  “牧民生活好,全靠黨(dang) 的政策好,衷心感謝黨(dang) 、衷心感謝總書(shu) 記。”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真摯的心聲。

  總書(shu) 記感慨地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年了,我們(men) 這個(ge) 黨(dang) 能夠發展壯大起來不容易,奪取政權不容易,建設新中國不容易。為(wei) 什麽(me) 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各民族謀幸福。”

  “長征的時候,紅軍(jun) 路過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和我們(men) 的少數民族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留下了很多美麗(li) 的故事。”總書(shu) 記接著說,“現在,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的各級幹部到哪都要問一聲鄉(xiang) 親(qin) 們(men) :還想過什麽(me) 樣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們(men) 一起來推動、來實現。”

  總書(shu) 記起身告別,一家人依依不舍。

  “總書(shu) 記好!習(xi) 主席好!”索南才讓家門口的道路兩(liang) 旁,早已圍滿了村民,大家紛紛捧出潔白的哈達,熱烈地鼓掌,高聲向總書(shu) 記問好。

  麵對熱情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總書(shu) 記深情同大家說:“看到你們(men) 感到很高興(xing) 、很親(qin) 切,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看到你們(men) 村子變化很大,大家過得很幸福,我們(men) 很欣慰,能感受到大家對黨(dang) 和政府的深情厚誼。”

  總書(shu) 記給大家講述了“石榴籽”這個(ge) 比喻的出處:

  “維族同胞說我們(men) 要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這個(ge) 詞很形象。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men) 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一分子。”

  展望未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表示:

  “現在,我們(men) 即將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下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就在前麵。我相信,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地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到那個(ge) 時候,一個(ge) 幸福的國家、一個(ge) 現代化的國家,一定會(hui) 建設起來。”

  “一定要堅信明天會(hui) 更好!”總書(shu) 記語氣堅定。

  掌聲、歡呼聲,回蕩在美麗(li) 的青藏高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