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十三五”西藏草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發布時間:2021-06-15 10:22:00來源: 西藏日報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統籌區內(nei) 外草業(ye) 技術創新團隊,累計投入資金4800萬(wan) 元組織實施“牧草種質改良與(yu) 利用”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在牧草育種、栽培關(guan) 鍵技術、草產(chan) 品加工技術、退化草地治理等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為(wei) 西藏畜牧業(ye) 轉型發展和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

  突破飼草品種選育和本地化繁種。選育出了巴青垂穗披堿草、藏飼1號小黑麥、藏飼1號黑麥、藏苜1號紫花苜蓿和雪莎1號葫蘆巴5個(ge) 具有適應性好、抗逆性強、產(chan) 量高的優(you) 良品種,並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填補了西藏無自主繁育牧草品種的空白。引種篩選出了“中蘭(lan) 1號” 紫花苜蓿、“青引3號”飼用蓧麥、“白燕7號”飼用燕麥等優(you) 良牧草品種16個(ge) ,實現了苜蓿、小黑麥、綠麥草、垂穗披堿草等主栽牧草品種的本地化繁種。

  攻克主栽飼草栽培關(guan) 鍵技術。研究製定了飼草紫花苜蓿、垂穗披堿草、箭筈豌豆、小黑麥、黑麥草、菊苣、綠麥草、葦狀羊茅和鴨茅等西藏主栽8個(ge) 牧草高產(chan) 種植技術規程和標準;製定了垂穗披堿草等5個(ge) 草種繁育技術規程;研發出了黑麥、燕麥和箭筈豌豆混播栽培技術、“一年兩(liang) 收”飼草生產(chan) 技術和糧飼複種機械化種植技術,初步構建西藏海拔4600米以下區域人工種草建植的主栽牧草品種和相應配套技術體(ti) 係,為(wei) 西藏牧草標準化、規模化生產(chan) 提供了技術支撐。

  研發草產(chan) 品加工技術。針對西藏草地生產(chan) 力水平低,牧草供給季節性不平衡等問題,研發了係列草產(chan) 品加工技術、優(you) 質青貯飼料分裝及抗有氧腐敗技術、青貯添加劑技術,研製了用於(yu) 生產(chan) 青貯飼料添加的特異乳酸菌製劑以及適合西藏奶牛和肉用綿羊的全混合日糧(TMR)飼料配方。

  助力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發展。累計培養(yang) 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基層技術人員139名,培訓農(nong) 牧民2000餘(yu) 人次;培育合作社、企業(ye) 等新型經營主體(ti) 6家,累計技術示範飼草種植麵積達到了5萬(wan) 畝(mu) ,輻射帶動飼草種植麵積50萬(wan) 畝(mu) 以上, 在各地開展草業(ye) 科技扶貧模式構建與(yu) 示範,2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深度參與(yu) 草業(ye) 科技扶貧,戶均每年增收2000—5000元,為(wei) 項目區長期穩定脫貧提供了支撐。

  加強退化草地治理技術攻關(guan) 。係統研究了青藏高原草地生態係統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提出了藏北高寒草地生態係統對氣候變暖的響應和動態分類管理的對策,製定了鼠蟲害和毒草的治理技術和方案、高寒退化草地免耕補播技術、大小不同牧草種子的複合包衣技術,相關(guan) 成果獲得發明專(zhuan) 利1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5項,獲得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