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班公湖畔的綠色守護者

發布時間:2021-07-29 10:14: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的造林地裏,總有一道身影,每天清晨,他踩著陽光入林,朝露沾衣,夜晚,他踏著清輝出林,披星戴月。數年如一日的早出晚歸,是他最真實的日常寫(xie) 照,他就是日土縣的護林員其美曲旦。

  現年55歲的其美曲旦來自日土縣日土鎮日土村,在成為(wei) 護林員之前,他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0年4月,他被選聘為(wei) 日土縣生態護林員,和同事一起負責縣城及日土村周邊1000餘(yu) 畝(mu) 林木的管護工作。

  在剛參加護林工作的前幾年,其美曲旦的足跡就遍布了日土縣的每個(ge) 角落。他每天上溝、下坡、澆灌,在哪個(ge) 區域適合種什麽(me) 、哪裏是什麽(me) 植被、哪個(ge) 溝叫什麽(me) 名字他都一清二楚。

  近年來,日土縣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開發、利用可持續自然資源為(wei) 根本遵循,以建設美麗(li) 日土為(wei) 根本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加大植樹造林和林木管護的力度,就是建設美麗(li) 日土最重要的方式。

  在平均海拔4500米,氣候條件惡劣的日土縣,把樹木種下去很難,但更難的是把樹木管護好。因此,不光是護林員的工作,其美曲旦一有時間還會(hui) 自發到村民家裏去宣傳(chuan) 關(guan) 於(yu) 森林植被保護方麵的知識,讓全村人都能參與(yu) 到林木管護工作當中。

  不僅(jin) 如此,他每年還會(hui) 和縣林草局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日土縣的每一個(ge) 造林點種樹,教授當地群眾(zhong) 種植林木的技術,讓更多人參與(yu) 到國土綠化的工作中來。全縣總共有50多個(ge) 造林點,幾乎每一個(ge) 點,都有其美曲旦種下的樹苗。

  多年來,其美曲旦一直在基層一線開展綠化帶澆灌和管護工作,他將親(qin) 手撫育的每一棵植株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盡心盡力地嗬護著。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護這一片樹林,每天幫它們(men) 澆澆水,驅驅蟲,雖然很簡單,但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快樂(le) 又光榮的事情。”其美曲旦說道。

  其美曲旦一家人平時靠幾畝(mu) 田地維持生計,家境並不好。在得到生態護林員這份工作後他非常珍惜,雖然他的工資並不高,但是其美曲旦卻用高度的責任心對待這份工作,每天早出晚歸盡可能地把1000多畝(mu) 的林地管護的井井有條,在火災易發期,其美曲旦會(hui) 更加謹慎,主動延長巡查時間,排除隱患。

  在每個(ge) 尋常的日子裏,仔細完成每天的巡護和澆灌工作任務,對於(yu) 其美曲旦來說,就是最簡單的快樂(le) 。他對這片林木,總要細細打量,眼睛裏是滿滿的愛護和自豪。

  越是長久時,越見人心;越是平凡處,越見偉(wei) 大。在日土縣,像其美曲旦這樣的護林員還有很多,他們(men) 沒有轟轟烈烈的感人事跡,隻有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堅守。

  班公湖畔的這群綠色守護者們(men) ,常年以荒山沙地為(wei) 伴,以林木鳥獸(shou) 為(wei) 友,在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生活艱苦的林區裏,他們(men) 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守護著這裏的一草一木,萬(wan) 水千山。任憑寒風凜冽,烈日炙烤,像其美曲旦這樣的護林員們(men) ,用默默奉獻和辛勤汗水換來了日土縣各地的一片片的綠色,為(wei) 了美麗(li) 家園的明天,他們(men) 還將繼續堅守下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