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西藏海拔4500米的那曲長出“小森林”

發布時間:2021-08-04 09: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我們(men) 世代生活在羌塘草原,小時候沒見過樹,後來去拉薩才看見樹,那種感覺用我們(men) 的話說就是‘呀咕嘟’(藏語,好)。”近日,52歲的西繞對中新社記者說,如今他在那曲市億(yi) 利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內(nei) 負責為(wei) 苗木澆水,該基地擁有樹木30萬(wan) 株。

  那曲市平均海拔約4500米,氣候惡劣,此前是中國為(wei) 數不多沒有樹木的城市。

  2016年,中國科技部啟動“那曲地區城鎮植樹關(guan) 鍵技術研發與(yu) 綠化模式示範項目”,由內(nei) 蒙古庫布其治沙企業(ye) 億(yi) 利集團帶隊,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在那曲發起“綠色挑戰”。

  那曲人一直渴望綠色。據悉,上世紀90年代,那曲林業(ye) 技術人員建立了一處2畝(mu) 的植樹試驗基地,試種高山柳、水柏枝、沙棘等,收效甚微。

  2007年,那曲再從(cong) 拉薩引進20株雲(yun) 杉、10株北京楊,從(cong) 索縣引進30株高山柳,其中雲(yun) 杉存活13棵、北京楊存活1棵。“這14棵樹是那曲‘年齡’最長的樹了。”那曲市林草局植樹造林科科長拉頓說。

  西藏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格桑曲珍說,那曲風大,凍害不規律,樹苗難以紮根,且土壤難以保水保肥。而高原的強紫外線,低地溫,會(hui) 讓樹葉形成“生理性抽幹”。

  格桑曲珍說,常規造林技術讓那曲種下的樹木難以存活。

  在生態基地內(nei) ,記者看到大棚育苗、風障以及積水增溫樹圍等設施。

  該基地負責人郝偉(wei) 說,在種苗選育上,項目組利用大數據進行種質資源篩選和比對。建立了氣候監測站,采集溫度、濕度、風速、光照強度、土壤氣候及物種生長特性的各項指標,製定防風、防寒措施。針對土壤地溫低、積溫不足,他們(men) 發明了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用高分子材料做成的樹圍可以吸收太陽輻射轉化成熱量,為(wei) 苗木根部提溫。

  他說,團隊共在那曲種下40萬(wan) 棵雲(yun) 杉、高山柳、金露梅和丁香等樹木,“科學養(yang) 護的條件下,75%的樹木成功越過了5個(ge) 冬天,破解了海拔4500米以上植樹技術難題。”

  記者在那曲市政府、科技局及養(yang) 老院等機構院內(nei) 看到,最高的雲(yun) 杉超過2米,部分結出了鬆果,那曲綠化植樹已形成了一定規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