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變遷丨“樹爸爸” 邊久:“世界屋脊”種綠洲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雅魯藏布江流至山南市境內(nei) 後,沿岸幾乎都是裸露的沙丘,當地有句順口溜:“舉(ju) 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近年來,西藏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打造沿雅魯藏布江森林防護帶。
今年62歲的邊久,從(cong) 小就生活在山南市紮囊縣,小時候在雅江岸邊放羊的他,對江北江南兩(liang) 岸的沙漠化現象深有體(ti) 會(hui) 。
山南市紮囊縣紮其鄉(xiang) 羅堆村村民 邊久:以前的話,江南江北沙漠化一片,植物很少。90年代的時候,因為(wei) 風沙天氣,沿江道路被沙子封路的現象經常存在。貢嘎機場因為(wei) 沙塵暴天氣,導致飛機降落不了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
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加大力度開展防沙治沙工作,陸續實施了“一江兩(liang) 河”“兩(liang) 江四河”和“拉薩周邊”工程造林,打造雅江防護林示範區。為(wei) 了改變家鄉(xiang) 麵貌,邊久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到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工程,整地、打井、修水渠、建苗圃。
2004年,邊久在當地政府出資幫助下,在家鄉(xiang) 建立起首個(ge) 個(ge) 體(ti) 苗圃基地,邊久的造林事業(ye) 一步步發展起來。
山南市紮囊縣紮其鄉(xiang) 羅堆村村民 邊久:我自己身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也是在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成長起來的一個(ge) 企業(ye) ,自己是有這麽(me) 一個(ge) 責任心,綠化自己的家園,把江北沙地治理好。
2006年,邊久承擔起桑耶鎮、阿紮鄉(xiang) 的6萬(wan) 畝(mu) 治沙工作,在中國科學院專(zhuan) 家的指導下,邊久引進了優(you) 質種苗,通過采用礫石壓沙、方格固定等辦法,有效減少了風沙肆虐。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 常學向:這幾年比較流行的工程固沙模式,可以大批量地、非常快捷地來實施工程,再通過生物措施來把流沙固定下來。好多品種,它治沙效果非常好,長勢也非常旺。但是到了青藏高原它不見得能適應這個(ge) 青藏高原的環境和氣候。哪些品種能適應西藏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樣我們(men) 有選擇地來推廣到各個(ge) 治沙區和治沙點。
沙漠植樹造林很艱苦,邊久把每一株小苗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嗬護,他最大的快樂(le) 就是看著沙丘一點點變綠色。三十年間,邊久的園林綠化公司承包工程造林、園林綠化、防沙治沙等項目,企業(ye) 穩定發展還解決(jue) 了當地20多個(ge) 貧困戶的就業(ye) 問題。如今,邊久從(cong) “放羊娃”變成了“樹爸爸”,家裏的荒山也變成了青山。
山南市紮囊縣紮其鄉(xiang) 羅堆村村民 邊久:最初我帶了12個(ge) 人投身到我們(men) 的植樹造林綠化裏麵,到現在目前為(wei) 止已經發展到70多名員工。從(cong) 業(ye) 30多年來,我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綠化經驗,在家鄉(xiang)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來我的想法是往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地方再去實踐我的經驗,爭(zheng) 取在更高的地方,用我自己的雙手種出一片綠。
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已成為(wei)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青藏高原衛星遙感監測顯示,近年來,西藏的綠地覆蓋率逐年遞增。
如今,在雅江中遊河穀貢嘎至桑日段建設了長160公裏、寬1800米、麵積約45萬(wan) 畝(mu) 的“綠色長城”,年沙塵天氣從(cong) 80年代的60餘(yu) 天降至目前的7天左右,有效改善了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帶動了沿線經濟快速發展,雅江防護林已成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 桑旦羅布:力度最大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召開以後,近幾年,也就是十三五整體(ti) 投入這一塊有16個(ge) 多億(yi) ,專(zhuan) 門為(wei) 了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舉(ju) 目望遠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這個(ge) 狀態確實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改變了。
現在又提出來了一個(ge) 新的概念,生態做好了以後,在合理保護的基礎之上,再做一些科學的開發,使得這個(ge) 生態變成產(chan) 業(ye) 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聚焦高原湖泊 中國二次青藏科考分隊“一錯再錯”收獲多
科考隊員在茲格塘錯湖岸采樣。科考隊員在茲格塘錯采樣返程途中,高原風雨彩虹送行。[詳細] -
中國青藏川滇五州(市)聯合簽署“三江”生態防治協議
5日,玉樹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多加在第二屆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流域青藏川滇五州(市)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成果發布會上表示。[詳細] -
青藏高原海拔逾4500米巴木錯:科考勇士征服勇士湖
本次科考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侯居峙研究員駕駛充氣快艇。從岸邊營地以長焦鏡頭遠眺,科考隊員在巴木錯作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