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篇:雪域江南美如畫
南迦巴瓦峰雪景。
尼洋河風光。
工布公園的兒(er) 童公園機器人。
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xiang) 朵當村群眾(zhong) 駕駛農(nong) 用機械犁地,與(yu) 遠處的桃花和油菜花構成一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圖。
冬日,群山環抱中的西藏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候鳥翔集。(圖片均為(wei) 資料圖片)
70年,林芝從(cong) 沒有一條完整像樣的道路到構建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70年,林芝從(cong) 風沙遍地吹、砍伐到處有,到綠樹掩映、風吹草低見牛羊;
70年,林芝各族人民從(cong) 吃不飽飯、穿不起衣到生活富裕安康;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林芝各族人民正與(yu) 全國人民一道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努力。自1986年恢複成立林芝地區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林芝上下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支持和廣東(dong) 、福建兩(liang) 省對口支援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發圖強,推動經濟社會(hui) 各項事業(ye) 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現出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社會(hui) 事業(ye) 長足進步,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社會(hui) 大局保持穩定、各族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大好局麵,成為(wei) 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繞巴村是波密縣多吉鄉(xiang) 德吉村的一個(ge) 自然村,距離縣城75公裏。
“別看隻有75公裏,以前沒有路的時候,村裏人出去一趟,要翻越不知多少座山,到縣城得走上四五天,如果遇到下雨下雪,時間會(hui) 更長。”今年70歲的村民次仁說道。
西藏民主改革後,解放軍(jun) 用人背馬馱的方式從(cong) 波密縣城打通了第一條通向多吉鄉(xiang) 的道路,盡管隻是一條很狹窄的土路,卻讓村民們(men) 高興(xing) 得幾天都睡不著覺。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幾十年來,多吉鄉(xiang) 通向外界的道路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慢慢拓寬,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道路好了,村民們(men) 的腦子也活了起來。“因為(wei) 交通方便了,很多村民做起了各種生意,有的外出務工,有的買(mai) 貨車跑運輸。”鄉(xiang) 幹部樂(le) 滋滋地說道。
多吉鄉(xiang) 道路變遷隻是林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一個(ge) 縮影。林拉高等級公路、機場快速通道建成通車、拉林鐵路通車運營。林芝市公路裏程增加到7136公裏,鄉(xiang) 鎮和行政村通達率均達100%。縣(區)、鄉(xiang) 鎮和行政村通客車率分別達100%、85%、52%。開通了北京、成都、重慶、廣州、西安至林芝等9條國內(nei) 航線,202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wan) 人次,全區第二大交通樞紐已具雛形。全市鄉(xiang) 鎮移動信號覆蓋率100%,光纜傳(chuan) 輸覆蓋率100%,行政村網絡覆蓋率100%,通郵率100%。有效灌溉麵積達到30.7萬(wan) 畝(mu) ,有效灌溉率達到70.69%。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色果拉村,是雅魯藏布江畔的一個(ge) 美麗(li) 村寨。多年前,由於(yu) 自然因素的影響,雅魯藏布江一帶沙化嚴(yan) 重,植被退化。“以前村裏沙塵暴肆虐,一到下午風沙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色果拉村村民說。沙塵天氣讓色果拉村常年都是“灰頭土臉”。
這樣的情況如何改變?最好的辦法就是種樹。2000年以來,防沙造林工程從(cong) 未間斷。如今,色果拉村已經種了幾十萬(wan) 棵樹,種植麵積近7萬(wan) 畝(mu) 。
現在的色果拉村,綠樹掩映、景色迷人。寬敞筆直的水泥道路,幹淨整潔的村容村貌,一棟棟特色鮮明的工布新居錯落有致。庭院裏,鮮花怒放;居室內(nei) ,窗明幾淨。村民們(men) 熱情好客,臉上掛著笑容、寫(xie) 著幸福。
“十三五”以來,林芝市累計植樹造林36萬(wan) 畝(mu) ,治理沙化45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18萬(wan) 畝(mu) ,建設經濟苗木良種基地1萬(wan) 餘(yu) 畝(mu) ,完成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項目70個(ge) ,落實國家投資2.6億(yi) 元。
林芝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巴宜區成功創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先後被評為(wei) 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被列為(wei) 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修複工作,實施“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重點造林工程建設等國土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53.6%。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持續保持在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Ш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在林芝市措木及日湖畔,有一個(ge) 寧靜、美麗(li) 的村莊,一棟棟別具民族特色的藏家小院,幹淨整潔;一條條寬敞的道路,直通每家每戶;家家互幫互助,鄰裏和諧……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唐地村。
村裏88歲的宗巴老人親(qin) 曆了從(cong) 吃不飽飯到小康的轉變。“小時候,白天穿的鞋子就是晚上的枕頭,身上的袍子就是晚上蓋的被子。”宗巴老人說,“現在,我們(men) 的日子可是大變樣了,有好房子住,吃穿不愁,看病還有醫保,真的跟做夢一樣。”
“十三五”以來,唐地村迎來新的發展熱潮。率先成立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經濟合作社——冰湖農(nong) 副產(chan) 品綜合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固定資產(chan) 900餘(yu) 萬(wan) 元,年收入40萬(wan) 元。近年來,油菜籽加工廠、藏雞養(yang) 殖基地、生態旅遊園區、遊客接待中心等項目接連落地,“支部+協會(hui) +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初見成效。2019年,唐地村農(nong) 村經濟總收入超過900萬(wan) 元。村民的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大家的心裏越來越敞亮,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2020年,林芝市完成地區生產(chan) 總值191.34億(yi) 元,是1986年地區恢複成立時的289倍,年均增長18.1%。林芝地區恢複成立34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城鎮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480元,比2005年增長4倍(2005年首次啟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調查),年均增長11.4%;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1元,比1986年增長43.2倍,年均增長11.8%。林芝市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位列全區第一,比全區的14598元高出4193元,比全國17131元高出1660元。
長風破浪會(hui) 有時,直掛雲(yun) 帆濟滄海。林芝市一如既往立足長遠,著眼當前,每年辦好一批實事、幹成幾件大事,讓林芝各族人民顯著增強的自豪感、自信心,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為(wei) 林芝寫(xie) 下最鮮明的幸福注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東若村利用獨特優勢發展特色種植產業
近年來,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東若村利用獨特優勢,發展藏天麻和草莓等特色種植產業。2020年,東若村57戶、250餘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萬元。[詳細]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走進魯朗,體驗不一樣的雪域風光
魯朗位於林芝市巴宜區東部,藏語意為“龍王穀”,又稱“神仙居住的地方”。魯朗小鎮是廣東省重點援建項目,也是西藏自治區重點旅遊開發項目,總投資超40億元。[詳細] -
西藏林芝:走進自然 放鬆身心
美麗的“西藏江南”——林芝,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乘著閑暇時間,各族群眾走進自然,放鬆身心,盡情享受大自然之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