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日喀則篇】珠峰腳下幸福歌

發布時間:2021-08-20 10:10: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11.jpg
已搬到冬季居住點的日喀則婦女在慶祝豐(feng) 收。

22.jpg
俯瞰拉日高速公路。

33.jpg
在日喀則白朗縣巴紮鄉(xiang) 彭倉(cang) 村,合作社技術員在查看蔬菜長勢。

44.jpg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55.jpg
日喀則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

66.jpg
日喀則市江當現代生態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的50兆瓦光儲(chu) 電站儲(chu) 能係統和太陽能光伏組件。

77.jpg

  青藏鐵路延長線拉日鐵路“唐竺古道號”Z8801次列車臥鋪車廂,乘務員為(wei) 乘客倒茶水。(圖片均為(wei) 資料圖片)

  巍巍珠峰見證70年滄桑巨變;滔滔雅江訴說70年壯美詩篇。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dang) 中央親(qin) 切關(guan) 懷下,日喀則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致、砥礪奮進,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開創了經濟繁榮、社會(hui) 和諧、生態良好、民族團結、宗教和睦、邊疆鞏固、黨(dang) 建加強、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麵,各項事業(ye) 正處在曆史上最好時期之一。

  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數據顯示,日喀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1959年的0.41億(yi) 元增加到2020年的322.78億(yi) 元,增長208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cong) 1959年的77.3萬(wan) 元增加至2020年的15.67億(yi) 元,增長2026倍。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公路成網、鐵路貫通、“空中銀橋”飛架四方,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03萬(wan) 公裏,拉日鐵路、和平機場將日喀則與(yu) 世界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拉洛水利、湘河水利、恰央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使荒灘變成了良田;“三區三州”農(nong) 網改造升級、阿裏電網聯網工程點亮了偏遠地區群眾(zhong) 生活;互聯網進村入戶,視頻聊天、網上購物、移動支付成為(wei) 新的生活方式。

  特色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深入推進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革命,堅持“三驅帶動、多點協同”,大力發展有機種養(yang) 加產(chan) 業(ye) 、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數字產(chan) 業(ye) 等具有比較優(you) 勢、後發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2020年,青稞產(chan) 量達到40.02萬(wan) 噸,蔬菜產(chan) 量達到40.03萬(wan) 噸,珠峰犛牛、珠峰綿羊分別出欄13.1萬(wan) 頭、126萬(wan) 隻,商品率分別達到75%、70%,“如意莊園藏係犛牛肉”榮獲第105屆美國巴拿馬萬(wan) 國博覽會(hui) “特等金獎”;“珠峰之鄉(xiang) ·雲(yun) 端冰川”旅遊品牌逐步打響,2020年,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602.33萬(wan) 人次、實現總收入44.17億(yi) 元。

  改革開放走深走實,全力打造珠峰城投、珠峰農(nong) 投、珠峰文旅3大產(chan) 業(ye) 集團,市屬國企資產(chan) 總額達到400.28億(yi) 元,營業(ye) 總收入達到4.21億(yi) 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力發展“口岸經濟”,積極推動“口岸+加工”“口岸+商貿物流”“口岸+旅遊”“口岸+新型城鎮化”,加快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變。

  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17.29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1669個(ge) 貧困村(居)退出、18個(ge) 貧困縣(區)摘帽,日喀則市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甩掉了千年貧困帽子,寫(xie) 下了脫貧攻堅壯麗(li) 史詩,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

  70年來,群眾(zhong) 收入節節攀升。日喀則市始終把各族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全力拓寬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潛力。群眾(zhong) 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富足。2020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80元,實現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24.04萬(wan) 人、勞務創收29.8億(yi) 元,群眾(zhong) 已從(cong) 追求“有沒有”向過得“好不好”轉變,小轎車、平板電腦、高清電視、智能手機等越來越普遍地進入尋常百姓家。

  民生事業(ye) 進步明顯,教育“五個(ge) 100%”目標全麵實現,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5%;市人民醫院、市藏醫院從(cong) “創三甲”走向“強三甲”,“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縣”基本實現;城鄉(xiang)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日益健全,居民基本養(yang) 老、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

  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得到不斷滿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1%和99.08%,實現了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鄉(xiang) 有綜合文化站、村村有農(nong) 家書(shu) 屋和文藝演出隊,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產(chan) 業(ye) 發展大賽、“珠峰諧韻”大賽、勤勞致富人家評比、“五比”競賽等係列群眾(zhong) 性活動固化開展。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70年來,日喀則市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了從(cong) 自發到自覺、從(cong) 被動到主動、從(cong) 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

  全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積極推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不斷鞏固消除“無樹戶”成果,生活垃圾分類全麵鋪開,河湖長製度全麵落實,近年來,累計完成營造林280多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9.2%,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51.82%,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9.4%,主要河流、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

  全力構建綠色發展體(ti) 係,執行最嚴(yan) 格的環境準入製度、損害賠償(chang) 製度、評價(jia) 考核製度、責任追究製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麵積達5.2萬(wan) 平方公裏,廣泛推廣畜牧舍飼半舍飼、集中代養(yang) ,推行農(nong) 區禁牧、牧區休牧輪牧,生態環境保護與(yu) 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更加協調可持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