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破譯部分李屬植物適應高海拔遺傳基礎基因
日前,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了解到,區農(nong) 科院聯合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開展青藏高原桃、梅、杏和李等李屬植物適應高海拔遺傳(chuan) 基礎基因破譯。這一研究成果將成為(wei) 保護西藏李屬植物的多樣性、開發利用特殊資源和進行育種工作的基礎。
西藏地理位置特殊,氣候環境獨特,同時也蘊藏著大量特色鮮明的種質資源。區農(nong) 科院研究員曾秀麗(li) 介紹,該研究收集了377份分布於(yu) 海拔2067米至4498米的光核桃及西藏李屬資源,通過群體(ti) 代謝組學鑒定了379個(ge) 代謝物與(yu) 海拔高度關(guan) 聯,破譯了3個(ge) 高原李屬物種的基因組,挖掘到62個(ge) SINE(短分散重複序列)與(yu) 代謝物信號共定位,為(wei) 理解青藏高原多年生木本果樹適應高海拔的遺傳(chuan) 基礎提供了新的認識。
據悉,曾秀麗(li) 的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地區連續進行了十餘(yu) 年的野外資源考察,發現了很多優(you) 異的李屬植物資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市林草局召開極高海拔地區農牧民生態搬遷工作推進會
會議要求,要統一思想、提高站位。各成員單位要結合《拉薩市推進極高海拔地區農牧民生態搬遷實施方案(試行)》要求,以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能融入”的目標。[詳細] -
新華全媒+丨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
小頭裸裂尻魚規模化人工繁殖試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下屬的長江科學院組織開展,青海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配合實施。小頭裸裂尻魚是我國特有的大中型魚類。[詳細] -
科技植樹讓4500米高寒地區有了“小森林”
“來這兒之前,我都沒見過樹。”52歲的西繞是西藏那曲市色尼區嘎慶村村民,在草原上生活了半輩子,他怎麽都想不到有一天高寒缺氧的家鄉也能種出樹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