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頭野犛牛現身三江源國家公園
日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xiang) 昂拉村生態管護員濤西昂紮在雜日尕呐山巡護途中拍攝到了一個(ge) 極為(wei) 震撼、又特別罕見的場麵:一個(ge) 種群數量達二三百頭的野犛牛群正在悠閑地吃草。
近年來,隨著玉樹州保護生態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有序推進,當地群眾(zhong) 和生態管護員聯合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野生動物,使得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好,大規模出現的野生動物群體(ti) 越來越多。
據了解,野犛牛凶猛善戰,性極耐苦、耐寒、耐饑、耐渴,是典型的高寒動物,為(wei) 青藏高原特有牛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分布於(yu) 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念茲在茲,對青海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詳細] -
三江源地區首筆“鄉村振興活畜貸”成功發放
記者23日從中國人民銀行果洛中心支行獲悉,地處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地區首筆“鄉村振興活畜貸”成功發放。 [詳細] -
三江源地區輸送水量 年均增加近百億立方米
受氣候暖濕化等因素影響,被譽為“亞洲水塔”的三江源地區近年來輸送水量逐年增多。過去五年來,青海省出境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億立方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