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守好綠水青山 建設生態文明高地

發布時間:2021-09-02 09:20:00來源: 拉薩日報


圖為(wei) 在拉魯濕地散步的市民。拉薩融媒記者 德吉措姆攝

  每年的5月至10月,漫步在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拉魯濕地)內(nei) ,能看到許多早起鍛煉的人群,有人麵對著湖麵做拉伸運動,有人結伴走在木棧道或石板路上,也有人拿著相機將遠處的景色記錄下來,他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很是悠閑。

  土登熱傑是拉魯濕地的常客,許多管護人員都認識這個(ge) 老麵孔。每天早上,他都會(hui) 來這裏健身鍛煉,久而久之,與(yu) 來得勤的一些市民成了朋友,路上碰見了還能聊幾句家常。“我每天早上都會(hui) 來這兒(er) 鍛煉,這裏麵環境好,很幹淨,空氣清新,管理等各方麵也做得特別好。”土登熱傑說。

  除了幹淨整潔的環境衛生、安全牢固的基礎設施以及盡職盡責的工作人員外,拉魯濕地保護區內(nei) 的動植物也是吸引廣大市民前來遊覽的重要原因。在這裏,有21種常年棲息鳥類、6種候鳥,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頭鷂和白腹鷂等43種鳥類,植物則有蘆葦和菖蒲等395種。為(wei) 加大宣傳(chuan) 保護區內(nei) 的生態動向,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拉魯濕地管理局還推出“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微信公眾(zhong) 號,為(wei) 大眾(zhong) 普及保護區內(nei) 各類動植物知識,展示拉魯濕地生態文明建設亮點,引導公眾(zhong) 樹立生態文明觀。

  拉魯濕地管理局督查科科長阿旺紮西說:“開通公眾(zhong) 號,主要想讓大家通過公眾(zhong) 號發布的內(nei) 容了解拉魯濕地在環保工作方麵的動態及動植物的科普知識,通過這個(ge) 平台更加全麵地認識拉魯濕地。”

  拉魯濕地裏生物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yu) 良好的生態環境,而這一切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努力。據了解,拉魯濕地內(nei) 共有40餘(yu) 名一線管護人員,保護區內(nei) 分為(wei) 5個(ge) 片區,每個(ge) 片區都有7至8人組成的管護小組。每天早上8點,拉魯濕地按時向市民群眾(zhong) 開放,管護人員也會(hui) 在這時進行分區清掃和日常巡護工作,包括檢查動植物生長狀況、圍欄座椅是否損壞、防止外來人員進入核心區域等。此外,專(zhuan) 業(ye) 人員還會(hui) 對水質進行每月一次的定期觀察和檢測,確保濕地水質健康。

  在拉魯濕地工作了17年的巡護員普布紮西說:“跟以前比起來,這裏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拉魯濕地內(nei) 有很多垃圾,也沒有路,現在不光有了路,還修了木棧道,大家都特別喜歡來這兒(er) 散步。”

  為(wei) 更好地保護拉魯濕地的生態環境,同時避免出現危險事故,保護區內(nei) 設置了多個(ge) “珍愛生命,遠離水域”“禁止煙火”“為(wei) 了生態平衡,園內(nei) 禁止放生”等警示標牌。管護人員每年需進行業(ye) 務培訓,還會(hui) 抽取工作人員到內(nei) 地相關(guan) 單位進行交流、考察和學習(xi) ,以增強管護人員對生態保護理念的認識,掌握更多、更專(zhuan) 業(ye) 的生態保護知識。

  阿旺紮西說:“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高地,不斷加強拉魯濕地的保護力度,提升工作人員的業(ye) 務水平,為(wei) 拉薩的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