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部荒漠化地區 生態治理路子
在八百裏瀚海戈壁中,一叢(cong) 叢(cong) 梭梭點綴其中,瘦削的枝條灑脫伸展,鵝黃的花朵熱烈綻放。它們(men) 不懼怕荒涼,即使是被風蝕出了根,隻要有那麽(me) 一點兒(er) 與(yu) 大地的聯係,也從(cong) 不放棄生命。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荒漠化麵積較大、分布較廣、危害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風沙危害嚴(yan) 重……近年來,當地林業(ye) 部門結合國家一係列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因地製宜、科學治理,通過產(chan) 業(ye) 化發展模式,不僅(jin) 改善了盆地內(nei) 的生態環境,還增加了群眾(zhong) 收入,提高了農(nong) 牧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於(yu) 西部荒漠化地區的生態治理路子。
奮起鏖戰——
創造綠色奇跡
柴達木盆地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是全國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麵積最廣、治理難度最大、保護任務最難的地區。有數據顯示,柴達木盆地沙漠化土地總麵積0.095億(yi) 公頃,其中流沙地133.6萬(wan) 公頃,半固定沙地102.2萬(wan) 公頃,固定沙地72.6萬(wan) 公頃,戈壁灘411萬(wan) 公頃,風蝕殘丘169萬(wan) 公頃,潛在沙漠化土地60.7萬(wan) 公頃。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曾經是柴達木生態環境的真實寫(xie) 照。
但監測數據顯示,柴達木盆地沙區風蝕荒漠化程度正在趨緩,近幾年荒漠化麵積明顯減少,沙化土地正以穩定的速率逆轉。
見微知著,正是因為(wei)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不斷加快青海高原西部生態屏障建設步伐,從(cong) 而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提供了強力支撐。
一抹抹綠色的人造林就是答案。多年來,海西州爭(zheng) 取各類林業(ye) 建設投資15億(yi) 元,國土綠化造林12.63萬(wan) 公頃,草原治理37.53萬(wan) 公頃。完成城鎮綠化造林893公頃,濕地保護8.62萬(wan) 公頃,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麵積122.26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1%。柴達木梭梭林、格爾木胡楊林、可魯克托素湖、諾木洪4個(ge) 省級自然保護區攜手烏(wu) 蘭(lan) 縣哈裏哈圖國家森林公園向外輻射,將45萬(wan) 公頃的土地攬於(yu) “懷抱”之中保護起來。烏(wu) 圖美仁等3個(ge) 重點封禁保護區,將88.2萬(wan) 公頃的區域劃了進來,在休養(yang) 生息中,孕育出彰顯生態活力的“柴達木風景”。
隨著植被情況的好轉,柴達木盆地的野生動物數量也大幅增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業(ye) 部門調查顯示,柴達木盆地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種群數量較以前顯著增加,岩羊、棕熊等過去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數量也得到明顯恢複。
位於(yu) 柴達木盆地中部的格爾木市,近年來甚至還發生了棕熊進城傷(shang) 人的事件。不僅(jin) 僅(jin) 是棕熊,近幾年,野犛牛、野驢、岩羊等動物數量也大幅增加。
此外,柴達木盆地的湖泊麵積也在不斷擴大。最新的衛星監測資料分析顯示,柴達木盆地9個(ge) 典型湖泊中有6個(ge) 湖泊的麵積增加,湖泊麵積總體(ti) 呈增加趨勢。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為(wei) 了更好地構築柴達木荒漠生態區,海西州圍繞推動生態文明,將在“十四五”期間走向縱深,以強化重要生態係統保護為(wei) 抓手,規劃出前行路線圖。河湖濕地水生態保護努力取得新成就,以格爾木河、那陵格勒河、香日德河等為(wei) 重點,實施流域生態保護,保障綠洲用水安全;實施濕地禁牧封育工程,恢複濕地水源涵養(yang) 功能;林草和荒漠生態係統保護力爭(zheng) 再上新台階;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化林修複、國家重點公益林等專(zhuan) 項重點修複工程,穩步提升森林生態係統功能;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製度,恢複草地生態調節功能……力爭(zheng) 在推進保護與(yu) 發展並重的道路上,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能贏得“金山銀山”。
科學造林——
支撐綠色成長
“在南方插下一根扁擔,幾乎都能發出芽來,而在柴達木要種活一棵樹苗,這比養(yang) 活一個(ge) 孩子還要難。”林業(ye) 人常掛在嘴邊的這番話,形象地道出了柴達木在國土綠化的跋涉之路上,每一步前行都要付出的難以想象的艱辛。
柴達木盆地自然區域分布十分明顯,東(dong) 部都蘭(lan) 、烏(wu) 蘭(lan) 、德令哈是綠洲農(nong) 業(ye) 區,西部茫崖、大柴旦、格爾木基本屬於(yu) 荒漠化或半荒漠化地區。在生態治理過程中,海西州林業(ye) 部門根據東(dong) 、西部不同的特點,采取了不同的生態治理辦法:對純牧業(ye) 區的天峻縣,采取種草還草措施;在綠洲農(nong) 業(ye) 區,則采取“小治理、大封育”,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qiao) 灌草結合,帶片網結合、楊柳深栽、滴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等,保證種栽質量。在西部特別是氣候惡劣、土地鹽堿化嚴(yan) 重,樹木成活率極低的茫崖、大柴旦地區,則采取換土消堿辦法種樹種草。
采取了因地製宜的造林辦法,過去因寸草不生而被人們(men) 稱為(wei) “月球地貌”的柴達木西部地區,如今也改變了“年年種樹不見樹”的局麵。
除了因地製宜,大力推廣科學造林也是柴達木盆地生態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
由於(yu) 幹旱缺水,柴達木盆地的土地鹽堿化程度比較高,植樹造林異常困難。從(cong) 2007年開始,海西州從(cong) 以色列引進滴灌技術,滴灌技術的應用在確保節水節能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釋土壤中的鹽堿,解決(jue) 了盆地林業(ye) 發展的最大困難。
眼下都蘭(lan)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正是枸杞果頭茬采摘的時候,以前澆水用漫灌,不僅(jin) 浪費水資源,而且費時費力。如今得益於(yu) 推廣高效節能的滴灌技術,在近1.2萬(wan) 公頃的枸杞園中,暢通田間的“毛細血管”布滿了整個(ge) 園區,這種滴灌方式不僅(jin) 做到了“精準”澆水、施肥,也讓原來的用水大戶,成了最有潛力的節水能手。
不僅(jin) 在種植業(ye) ,滴灌技術還被運用在草原生態植被恢複中,在德令哈市的柏樹山草場,草原滴灌成了這裏引水綠化,保護生態的“最優(you) 解”。當地采取節水灌溉措施後,減少了草場的水土流失麵積、涵養(yang) 了水源。如今憑借著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試圖通過發展旅遊業(ye) 提高綜合效益,讓區域社會(hui) 經濟環境得到良性發展。
凝聚合力——
推動綠富同興(xing)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多年的植樹造林、封沙育林,逐步實現了人進沙退,當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在保護中實現更好發展,讓當地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生態保護中收獲了綠色紅利,為(wei) 全省提供了更多經驗。
以國土綠化中“嫁接”出來的柴達木枸杞為(wei) 例,作為(wei) 全國第二大枸杞產(chan) 區,海西州枸杞種植麵積已達3.14萬(wan) 公頃,幹果產(chan) 量9.13萬(wan) 噸,有機枸杞出口量占全國的94%,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108億(yi) 元,獲得歐盟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有機產(chan) 品認證的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31家,認證麵積0.87萬(wan) 公頃。深加工企業(ye) 27家,生產(chan) 、保鮮、色選等生產(chan) 線900餘(yu) 條,開發生產(chan) 濃縮汁、枸杞酒等枸杞係列產(chan) 品100餘(yu) 種投入市場,產(chan) 品遠銷美國、德國、新西蘭(lan) 、日本、韓國、新加坡等18個(ge) 國家。
藜麥、沙棗、白刺、沙棘等抗旱作物的廣泛種植,在荒漠化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節水、固沙、增綠”的優(you) 勢,在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實現林地麵積、森林覆蓋率“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麵積“雙減少”,探索出了一條高原生態保護、生態經濟效益顯著的多贏之路。
在枸杞產(chan) 業(ye) 和藜麥種植中,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獲了“真金白銀”,通過種苗基地建設,綠色產(chan) 值效益更加凸顯。海西州建立的520公頃各類苗木繁育基地年產(chan) 苗木420萬(wan) 株,形成1000萬(wan) 元的產(chan) 值;肉蓯蓉種植取得突破,麵積達到493.33公頃,成為(wei) 撐起林業(ye) 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的有力臂膀。
風物長宜放眼量。放眼望去,八百裏瀚海正走出一條由荒到綠的“涅槃”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最大水利樞紐工程副壩工程封頂
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官方獲悉,柴達木盆地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爾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副壩工程壩體混凝土正式封頂。[詳細] -
青海:“內外科”齊上陣 聯合特巡“天路心髒”
30日,青藏聯網工程柴達木換流站直流運維、一次檢修、二次檢修三個專業交叉組合開展全站設備聯合特巡,運維“外科醫生”和檢修“內科醫生”協同齊上陣,實現專業優勢互補。[詳細] -
柴達木盆地首座二次雷達站竣工驗收
據介紹,格爾木二次雷達主要應用於對飛機的監視,是地麵指揮飛機的管製人員的千裏眼。它將飛機的方位、航跡等信息顯示在熒屏上,為管製員對空指揮提供基礎保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