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研究發現:海拔並不是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唯一決定因素

發布時間:2021-09-06 11: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3日從(cong)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獲悉,由青海師範大學校長史培軍(jun) 教授科研團隊聯合高科院科研團隊和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美國馬裏蘭(lan) 大學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觀測到的青藏高原氧含量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日前發表,該研究成果發現,海拔並不是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唯一決(jue) 定因素,氣溫和植被條件等對氧含量的時空變化也產(chan) 生重要影響。

  據介紹,該研究背景針對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生態環境極為(wei) 脆弱。作為(wei) 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氧氣在生物地球循環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對於(yu) 區域內(nei) 人口與(yu) 經濟係統來說,缺氧是極其重要的環境風險因子,缺氧環境嚴(yan) 重影響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的生產(chan) 生活、旅遊觀光等活動。然而一直以來,氣象與(yu) 環保領域並未開展係統的氧含量監測業(ye) 務,學界也鮮有相關(guan) 研究。

  該研究通過2017-2020年連續4年的實地測量與(yu) 定點觀測,發現在青藏高原野外測定的氧含量值分別介於(yu) 19.94%-20.66%。在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祁連山區同類樣點的測定結果表明,夏季平均氧含量(20.47%)比冬季(20.16%)高出0.31%。青藏高原邊緣(塔裏木盆地、青海湖、祁連山、橫斷山和雲(yun) 貴高原等地)的氧含量相對較高,而高原腹地的氧含量相對較低。不同野外考察路線的氧含量分布也有較大差異。該研究同時量化了青藏高原海拔、氣溫和植被指數(植被覆蓋度、葉麵積指數)的時空差異等對地表氧含量的貢獻,發現海拔並不是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唯一決(jue) 定因素,氣溫和植被條件等對氧含量的時空變化也產(chan) 生重要影響。

  另據氣象觀測記錄顯示,過去50年來青藏高原的變暖速率是同期全球的兩(liang) 倍,這一變暖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持續下去。從(cong) 站點長期監測、衛星觀測和模型模擬等得到的結果一致表明,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植被條件整體(ti) 持續向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態係統的產(chan) 氧能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氣候變暖和植被良好的生長條件可能導致了氧含量的上升。考慮到全球高海拔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口暴露,該研究建議科學界和利益相關(guan) 方關(guan) 注“高原缺氧”這一被忽視的問題,持續深入開展更多與(yu) 缺氧相關(guan) 的觀測和研究,在更精確時空尺度上進一步驗證和深化這些研究結果。

  該研究為(wei) 深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區人口和家畜缺氧風險,確保高海拔地區居民和遊客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畜牧業(ye) 的穩定發展,促進青藏高原穩定繁榮及可持續發展等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路徑。

  該項研究得到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yu) 環境健康”專(zhuan) 題與(yu) “綜合災害風險評價(jia) 與(yu) 防禦”專(zhuan) 題以及中國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人口與(yu) 經濟係統風險形成機製及評估研究”項目聯合資助。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源科考發現一處古冰川遺跡

    近日,2021年長江源綜合科考隊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多彩鄉索布查葉科考時,發現一處長江源區古冰川遺址,這是第四紀冰期被冰川長期覆蓋留下來的遺跡。[詳細]
  • 青藏科考顯示:三江源典型湖泊麵積總體呈增加態勢

    記者8月27日從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參與的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區水汽輸送通道野外綜合考察分隊日前結束了三江源水汽輸送通道野外考察工作。[詳細]
  • 青海發現長江源區古冰川遺跡

    據長江科學院30日消息,日前,2021年長江源綜合科考隊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多彩鄉索布查葉科考時,發現一處長江源區古冰川遺跡,這是第四紀冰期被冰川長期覆蓋留下來的遺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