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碳中和願景下,中國如何進行能源轉型?

發布時間:2021-09-09 10: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wei) 碳排放大國,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對目前仍以煤電為(wei) 主的中國來說,如何進行能源轉型?

  “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9月6日至8日,聚焦“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與(yu) 創新”的2021全球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ju) 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在論壇上提出“兩(liang) 個(ge) 構建”。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煤電裝機容量約為(wei) 10.95億(yi) 千瓦,約占總裝機容量的49.8%,曆史性進入50%以內(nei) ,但因能源密度高,煤電發電量占比仍高達65%左右。周孝信說,根據分析,到2060年,中國化石能源發電要基本清零,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水電、核電需占比99.5%,否則碳中和無法實現。

  實際上,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正是多位專(zhuan) 家提及的中國實現碳中和主要路徑。其中,中國西部地區綠色能源開發頗受關(guan) 注。

  “開發西部風光電資源,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研究員唐元指出,中國風光資源非常豐(feng) 富,在青海、新疆、甘肅、西藏等西部地區擁有不少上億(yi) 千瓦等級的風光資源可供開發利用,“比如青海柴達木盆地就有11萬(wan) 平方公裏的荒漠可作為(wei) 風光資源開發,而且開發成本很低,風光發電上網電價(jia) 可以控製在每度電0.2元人民幣以內(nei) 。”

  唐元強調,在中國西部地區利用風光資源開發建設一批超大規模風光發電基地,以綠電替代煤電,形成以可再生能源為(wei) 主的電力供給格局,這是從(cong) 根本上扭轉中國以煤為(wei) 主能源供給格局的唯一出路。

  “要實施碳減排,除了通過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要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唐元說,因此中國還需大規模植樹造林、形成碳匯森林,考慮到一般林木經濟性不高,不能可持續發展,推薦利用荒山荒地發展油料能源林,“既可利用荒山荒地形成碳匯林,還可增加生物質油料供給,減少石油進口,經濟性也很可觀。”

  能源轉型的另一大重點是電力係統轉型。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李立浧提出,未來中國要實施泛電氣化,用電力來製氫、製甲醇,代替化石能源。這就需要提升電力係統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透明電網”。

  “‘透明電網’要實現什麽(me) ?就是整個(ge) 電網要實現全麵可見可製可控,要通過信息技術、集成技術、通信技術、傳(chuan) 感技術、控製理論和控製技術等,和電網電力係統深度融合,實現電網自由地數據采集、數據存儲(chu) 、數據獲取,智能分析。”李立浧進一步解釋道。

  在電力儲(chu) 存技術方麵,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表示,傳(chuan) 統的一次能源轉成電能接入電網,但目前還未找到大規模經濟的電力儲(chu) 存技術,必須是一個(ge) 瞬時供需平衡的係統,這樣就對高不確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成根本性挑戰,所以棄風、棄光、棄水的現象非常嚴(yan) 重。

  “而氫能具有清潔、可再生、能源密度高的優(you) 點,氫燃料電池是一個(ge) 較好的儲(chu) 存方向,氫能製備和儲(chu) 運技術正處於(yu) 技術革命的前夜。”管曉宏說,因此中國需特別關(guan) 注正在突破的光催化製氫技術、常溫常壓下的儲(chu) 氫技術以及氫燃料電池技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