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發現文化旅遊資源2955處
圖為(wei)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牧場自然風光。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13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自2019年底青海在全省範圍內(nei) 開展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工作(以下簡稱資源普查)以來,截至目前,青海45個(ge) 縣(市、區、行委)共計調查評價(jia) 出10主類文化和旅遊資源16146處,其中,新發現資源2955處,占資源總量18.3%。
圖為(wei)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此次資源普查取得的成果和資料將為(wei) 地方“十四五”旅遊、生態旅遊、全域旅遊及鄉(xiang) 村旅遊等規劃編製和旅遊景區(點)、旅遊路線打造等方麵提供了資料支撐,助力了地方文旅事業(ye) 發展,為(wei) 把青海打造成為(wei) 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為(wei) 全麵摸清青海省文化和旅遊資源家底,為(wei) 各級旅遊規劃編製提供科學依據,促進青海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2019年底,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組織實施資源普查工作。此次資源普查工作,涉及青海全省6州2市45個(ge) 縣(區、市、行委)所轄範圍。
為(wei) 做好此次資源普查工作,青海從(cong) 省、市(州)到縣,成立了三個(ge) 等級的工作領導小組,編製《青海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實施方案》和《青海省文化和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yu) 評價(jia) 》技術標準;省外和省內(nei) 實施單位相結合,外業(ye) 調查與(yu) 內(nei) 業(ye) 處理實施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遵循“多級質量監控”鏈式管理等方式開展普查。
最終,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調查評價(jia) 出10主類文化和旅遊資源16146處。其中,地文景觀2816處、水域景觀1948處、生物景觀1087處、天象與(yu) 氣候景觀140處、建築文化與(yu) 設施5311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2338處、旅遊購品500處、人文活動459處、文物1263處、文化相關(guan) 機構與(yu) 產(chan) 業(ye) 284處;綜合評價(jia) 出五級資源162處、四級資源576處、三級資源2858處、二級資源6125處、一級資源6425處;所有資源中優(you) 良級資源共計3596處,占資源總量22.3%,新發現資源2955處,占資源總量18.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木裏礦區監測體係:礦區環境質量穩定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13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2020年8月以來,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按年度對木裏礦區開展環境質量監測,監測結果表明,木裏礦區環境質量穩定。 [詳細] -
第二十一屆投洽會主賓省青海館開館
8日上午,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主賓省青海館開館儀式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福建省副省長郭寧寧出席儀式,青海省副省長楊逢春致辭。 [詳細] -
三江源地區8月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3.6%
記者8日從青海省氣候中心獲悉,根據數據資料分析,8月,青海省降水量接近常年,氣溫偏高0.6攝氏度,其中三江源地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3.6%,氣候條件總體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