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劃在版圖上的紅線,守護著美麗中國
在中國廣袤的地理版圖上,有一條紅線,守護著美麗(li) 中國。
這條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也為(wei) 世界處理好人與(yu) 自然、發展與(yu) 保護關(guan) 係貢獻了“中國方案”。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從(cong) 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到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製線,從(cong) 建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製度到深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改革,從(cong) 加快國家公園建設到確立“雙碳”任務目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的綠色實踐舉(ju) 世矚目。
劃定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引入生態保護紅線作為(wei) 相關(guan) 轉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支持力度。
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與(yu) 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緊密聯係,是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守護國家生態安全、奠定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
發展中的中國,麵臨(lin) 著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等生態環境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眼睛”和“生命”為(wei) 喻,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綠水青山,紅線守護。在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基礎上,我國創造性提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yan) 格保護生態空間範圍內(nei) 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製性嚴(yan) 格保護的區域。
2017年2月7日,中辦、國辦公布了《關(guan) 於(yu) 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yu) 製度建設正式全麵啟動。
2018年5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明確要求:“要加快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幹,絕對不允許再幹。”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製線的指導意見》,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作為(wei) 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夯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基礎。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對生態保護紅線工作提出要求——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nong) 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實施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
“這是結合中國生態保護實踐,根據需要提出的創新性舉(ju) 措。”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說,紅線區不是“無人區”,可以有人活動但不能改變其生態屬性。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保護起來,為(wei) 可持續發展提供永續性的生態支撐。
紅線所劃,必須嚴(yan) 守。近年來,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相繼建立,一條條江河、一個(ge) 個(ge) 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專(zhuan) 屬守護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ti) ,逐步實現一體(ti) 守護。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這是一條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紅線,是劃在人民群眾(zhong) 眼前、落在人民群眾(zhong) 心裏的紅線。
生態紅線下的綠色成效
今年全球動物界的一大“網紅”,非雲(yun) 南那群野生亞(ya) 洲象莫屬。從(cong) 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遊走,中國政府與(yu) 民眾(zhong) 一路精心管護,護象行動贏得世界肯定。
亞(ya) 洲象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雲(yun) 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lin) 滄3個(ge) 州市,處於(yu) 極度瀕危狀態。近年來,雲(yun) 南野生亞(ya) 洲象的種群數量出現了大幅度增長。
亞(ya) 洲象等珍稀動物生存狀況與(yu) 棲息地生態環境密切相關(guan) 。為(wei) 保護自然生態,雲(yun) 南將全省麵積的30.90%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對於(yu) 一個(ge) 地處西南地區、局部經濟還欠發達的省份而言,能如此大力度推進生態保護,新時代發展思路之變可見一斑。
雲(yun) 南亞(ya) 洲象的故事是一扇窗口,展示了中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成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重視人與(yu) 自然環境、與(yu) 野生動物的關(guan) 係,“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我們(men) 要以自然之道,養(yang) 萬(wan) 物之生,從(cong) 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國內(nei) 考察,都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其中重要內(nei) 容。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2月在貴州畢節看烏(wu) 江,3月在福建深入武夷山考察,4月在廣西桂林乘船考察漓江陽朔段,5月在河南南陽了解南水北調中線情況,6月調研青海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7月在西藏一路關(guan) 注綠色發展,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塞罕壩林場,9月在陝西榆林考察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總書(shu) 記每次國內(nei) 考察,必看環保、必談生態。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wei) 自然守住安全邊界和底線的同時,正確處理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成為(wei) 各地不斷探索前行的堅定舉(ju) 措。
今年野生東(dong) 北虎“完達山一號”進村,把人們(men) 的目光吸引到東(dong) 北。為(wei) 促進虎棲息地維護、恢複和改善,中國在位於(yu) 吉林、黑龍江兩(liang) 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區域,積極推進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總麵積超過146萬(wan) 公頃。
國家公園屬於(yu) 全國主體(ti) 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實行最嚴(yan) 格的保護。
被譽為(wei) “地球第三極”“亞(ya) 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中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到60.8萬(wan) 平方公裏,全自治區一半的區域都列入最嚴(yan) 格的保護範圍。2016年以來,自治區累計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70萬(wan) 個(ge) 生態崗位,農(nong) 牧民吃上了生態保護飯,當上了野保員、林保員、濕地保護員,成為(wei) 雪域高原的“生態衛士”。
作為(wei)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貴州在全省共劃定1332個(ge)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明確環境質量主要目標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精準開展生態保護。一邊嚴(yan) 格落實五級河長製、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損害黨(dang) 政幹部問責等多項舉(ju) 措,一邊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這裏正在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從(cong) 南到北,全國共繪一張圖、下好一盤棋,凝聚成合力,共建美麗(li) 中國。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麵積是一個(ge) 動態過程。”高吉喜說,未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單位麵積生產(chan) 能力提高以後,我國可以保護的紅線麵積將越來越大。
為(wei) 全球貢獻新的保護模式
目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麵積比例不低於(yu) 陸域國土麵積的25%,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也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guan) 鍵區域。
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了有效妥善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在逐步恢複……廣袤國土上,生態空間的邊界逐漸清晰,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在重構中更加和諧。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中國藍圖正在繪就。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也給全球貢獻了一種新的保護模式,可為(wei) 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製度是宏大和重要的,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可以幫助世界解決(jue) 人類與(yu) 自然如何和諧共存共生的問題。”曾任聯合國副秘書(shu) 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的埃裏克·索爾海姆說。
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守護綠水青山的行動,得到國際社會(hui) 的高度肯定。
近年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千萬(wan) 工程”等先後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今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將在昆明召開,此次大會(hui) 的主題為(wei) “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這是聯合國環境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首次將生態文明作為(wei) 大會(hui) 主題。
人類隻有一個(ge) 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地球生態係統保護是全球性課題,關(guan) 乎人類共同的福祉,需要各國攜手同行。
習(xi) 近平主席多次在國際場合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倡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呼籲全世界共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彰顯了中國對全球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國擔當。
2020年9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一諾千金。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對世界的莊嚴(yan) 承諾,是對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必然選擇。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中國的能源、工業(ye) 、建築、交通等方方麵麵都要向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從(cong) 藍色碳匯到紅樹林保護,從(cong) 森林碳匯到草原保護和荒漠化治理,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在實現“雙碳”目標進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hui) 主席章新勝說,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帶頭為(wei) 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做出承諾,在世界上引起積極反響。“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中國的許多具體(ti) 措施符合國情、行之有效,體(ti) 現了中國智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首個大型綜合城市公園雅礱人民公園投入使用
據悉,雅礱人民公園總體規劃麵積405710.6平方米,建設內容由綠心基礎工程、綠心生態工程、綠心功能工程三部分組成,項目總投資約4.2億元。 [詳細] -
2021年中華環保世紀行——西藏行檢查組在日喀則調研
檢查組在日喀則期間,實地查看了南木林縣達孜鄉康瑪村、奴瑪鄉卡倉村林地、定日縣絨轄鄉、朋曲河萬畝生態林、定結葉如藏布濕地、白朗縣年楚河流域等地,檢查生態環保工作開展情況。[詳細] -
網評: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榆林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