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專家學者共話 瀾湄流域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2021-10-14 10:01:00來源: 青海日報

 

  10月13日,由青海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主辦的“2021瀾湄萬(wan) 裏行中外媒體(ti) 大型采訪活動”學術交流會(hui) 在西寧舉(ju) 辦。來自兩(liang) 省的專(zhuan) 家學者共話瀾滄江的“源遠流長”,為(wei) 兩(liang) 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建言獻策。

  學術交流會(hui) 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張德海、青海省委黨(dang) 校副校長馬洪波、雲(yun) 南省社科聯原主席範建華、西南林業(ye) 大學教授王慷林等7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瀾湄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國家公園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多方麵提出新觀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張德海認為(wei) ,青海作為(wei) 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區域,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瀾湄流域共飲一江水、一江連六國,青海作為(wei) 瀾滄江的源頭,將為(wei) 瀾湄國家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和利用作出積極貢獻。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貫串了中華文化圈和東(dong) 南亞(ya) 、印度文化圈,江河文化、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等交流融合,是民族文化之河。雲(yun) 南省社科聯原主席範建華表示,瀾滄江是生態屏障、經濟發展、國際聯通之河,構建“瀾滄江—湄公河生態·經濟·文化帶”,是發揮文化與(yu) 經濟輻射效應的重要戰略依托帶,更是豐(feng) 富和提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文旅延展帶。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