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黃河青海流域冰川麵積和儲量較十年前縮減
記者18日從(cong) 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監測顯示,2020年黃河青海流域冰川麵積和冰儲(chu) 量較十年前均縮減,水源涵養(yang) 能力整體(ti) 有所提升。
黃河發源於(yu) 青海省曲麻萊縣巴顏喀拉山脈,流經果洛、海南、黃南、海東(dong) 等州市,全省幹流長度占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黃河總流量的49.4%,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同時黃河青海流域覆蓋青海省兩(liang) 市六州共35個(ge) 縣級行政區域,是青海省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域。
據青海省氣象局介紹,監測顯示,2020年黃河青海流域年降水量474.8毫米,年平均氣溫3.4攝氏度,大部地區水熱條件匹配較好,有利於(yu) 植被生長。但與(yu) 2010年相比,冰川麵積和冰儲(chu) 量均縮減,水源涵養(yang) 量整體(ti) 偏多。
阿尼瑪卿山是黃河青海流域內(nei) 現代冰川分布較集中的區域,唯格勒當雄冰川、哈龍冰川、耶和龍冰川是其中三條麵積較大的多分支複合型冰川。該區域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比較豐(feng) 富,是具代表性的半潮濕高寒山地景觀區,該區域冰川對黃河流域水資源變化具有重要的影響。監測顯示,2020年阿尼瑪卿山冰川區麵積和冰儲(chu) 量較2010年均縮減,縮減率分別為(wei) 5.3%和5.1%。
同時,監測顯示,2020年黃河青海流域水源涵養(yang) 量與(yu) 2010年相比,流域水源涵養(yang) 量整體(ti) 偏多,偏多的大值區主要分布在三江源腹地的瑪沁縣和久治縣東(dong) 部,水源涵養(yang) 量偏多幅度超過80毫米。
未來隨著氣候變暖,黃河青海流域水資源、植被資源將發生改變,流域內(nei) 的生態環境將存在風險。為(wei) 此,青海省氣象局建議,要堅持趨利避害並舉(ju) ,大力發展智慧氣象,保護黃河青海流域氣候,降低生態脆弱性、提高適應性。針對依然存在的冰川消融等生態風險,探索建立流域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體(ti) 係和生態安全保障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上遊多省區協同共護“母親河”
甘肅、青海跨界水體監測信息共享協議主要涉及黃河幹流、洮河、湟水、大通河、黑河等,將省界斷麵確定為兩省跨界水體水質監測信息共享斷麵。依據協議,雙方要共享相關信息。[詳細] -
黃河源頭的 “富民故事”
初秋的黃河源頭,草原的色彩更加豐富,藍天白雲映襯著連綿的牧場和秀美的湖泊,撒落其間的牛羊,蘊藏著這樣一個“富民故事”。 [詳細] -
青海省貴德縣:循環農牧業打造“清清黃河”邊“小而美”農莊
青海綠甸園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一豐正和工人為即將拉往外地的有機肥打包裝車。“我們在養殖繁育犛牛的同時,將動物糞便製成顆粒再還田利用,這樣既保護環境又營養農作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