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國家公園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2021-10-26 11:00: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互促進等方麵,中國既有先進的價(jia) 值理念,更有務實的行動舉(ju) 措

  建立國家公園,帶來了生態保護體(ti) 製機製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全民共享的“自然課堂”,更體(ti) 現著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思路

  近日,國務院分別批複同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標誌著國家公園體(ti) 製這一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標誌性的重大製度創新落地生根,也標誌著我國國家公園事業(ye) 從(cong) 試點階段轉向了建設階段。

  第一批國家公園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陝西、甘肅、吉林、黑龍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個(ge) 省份,均處於(yu) 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guan) 鍵區域。從(cong) 主要保護青藏高原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守護著大熊貓、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旗艦物種為(wei) 傘(san) 護種的重要生態係統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再到主要保護熱帶、亞(ya) 熱帶重要森林生態係統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第一批國家公園生機盎然、鳥獸(shou) 靈動,具有典型的生態功能代表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ti) 係建設,其中“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是重要一項。2013年11月,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並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今年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為(wei)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逐步把自然生態係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an) 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ti) 係。隨著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我國向著建立國家公園體(ti) 係、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又邁出堅實一步,使得我國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更加豐(feng) 富、更為(wei) 立體(ti) 。

  構建多樣化生態產(chan) 品體(ti) 係,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贏,中國一直在努力。從(cong) 1956年建立第一個(ge) 自然保護區,到2015年以來先後啟動三江源等10處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從(cong) 我國建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到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逐步恢複……在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互促進等方麵,中國既有先進的價(jia) 值理念,更有務實的行動舉(ju) 措。

  “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建設國家公園,保護生物多樣性,既有利於(yu) 中國,也有益於(yu) 全球。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總體(ti) 方案》,提出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明確了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建設中的標誌性作用。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chuan) 承,這是建設國家公園的目標,也是國家公園實實在在的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建立國家公園,帶來了生態保護體(ti) 製機製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全民共享的“自然課堂”,更體(ti) 現著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思路。這樣的努力,不僅(jin) 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更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體(ti) 現了中國擔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公園在路上,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也將日益完善。讓我們(men) 攜起手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家公園省 生態新高地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公保紮西,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等領導出席展覽開幕儀式並觀看展覽。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董傑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居楊分別致辭。 [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高原“精靈”

    地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迎來降雪,野生動物在雪野中覓食、嬉戲,構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近年來,園區生態持續向好,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 [詳細]
  • 走進若爾蓋濕地: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文章這樣做!

    花湖濕地是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熱爾大壩集中匯水區。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大量的水濕沼澤消失或退化成半濕沼澤或幹沼澤。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