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用初心鋪就一條造林路——記山南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尼瑪次仁

發布時間:2021-11-04 09:57:00來源: 西藏日報

  初見尼瑪次仁,一身休閑裝,皮膚黝黑,與(yu) 其說是副局長,倒不如說更像個(ge) 普通農(nong) 民。

  1992年,尼瑪次仁從(cong) 波密縣林業(ye) 局調到了林芝地區林業(ye) 管理站,成為(wei) 了苗圃基地的技術員。

  從(cong) 機關(guan) 工作人員到基層技術員,雖有落差,可骨子裏不屈的性格讓他潛下心來。

  “是金子總會(hui) 發光的。”他勉勵自己。於(yu) 是,他開始用心學習(xi) ,很快,尼瑪次仁發現當地樹種銀白楊培育困難、不易生根,而北京楊卻更易生根。

  能不能將銀白楊嫁接在北京楊身上?這樣既可以快速生根,又可以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的新品種。尼瑪次仁找到老技術員楊站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個(ge) 想法很好啊,可以試一試。”楊站長很快拍板。接下來,尼瑪次仁和站裏的技術人員、工人一起開始了近三年的育苗。最終,試驗成功了,尼瑪次仁咧開嘴笑著,白色的牙齒與(yu) 黝黑的皮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林業(ye) 管理站工作期間,尼瑪次仁不斷為(wei) 新品種的引進獻計獻策,苗圃基地裏,時常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短短4年的時間,林業(ye) 管理站的苗木由最初的北京楊、柳樹,發展到優(you) 生楊、藏川楊、新疆楊、榆樹等多個(ge) 品種,還有了蘋果、桃子等經濟林苗木,更有花卉無數。

  林業(ye) 管理站的工作經驗為(wei) 尼瑪次仁成功植樹造林奠定了基礎。

  1996年,尼瑪次仁被調到山南地區林業(ye) 局營林科,開始了長達20多年與(yu) 樹木為(wei) 伴、同風沙鬥爭(zheng) 、為(wei) 山南植綠護綠守綠的造林路。

  打機井、修水渠、修圍欄、選樹苗、挖坑、種樹、澆水……每一項與(yu) 造林有關(guan) 的工作,尼瑪次仁都事無巨細、全程參與(yu) 。

  頂著烈日、冒著風沙,將樹苗一棵棵種下去,在沒有水渠的地方,尼瑪次仁還和群眾(zhong) 一起背水來澆樹……在他的心裏,小樹就是一種希望,一個(ge) 綠色的夢想。

  長期的經驗積累、不斷的摸索,尼瑪次仁慢慢有了自己的“種樹經”。

  一次下鄉(xiang) 督導,尼瑪次仁看見有群眾(zhong) 把坑挖到了80公分,準備種樹,他立即上前製止。“種樹的時候坑要合適,一般60至80公分深,40公分寬就可以,但扡插時就要深一些,為(wei) 防止病蟲害,還可以采用樹苗交叉的方式,一行柳樹一行楊樹……”“這是沙地,挖得太深,樹埋下去不透氣,也不容易生根,會(hui) 腐爛、死亡。”說完,他隨手找到一根木棍,折成標準的長度,做成標杆,讓大家照著這個(ge) 標準幹。

  這些年,為(wei) 了讓山南綠起來,尼瑪次仁跑基層、下縣區,哪裏要種樹,哪裏要管護,哪裏就有他的身影。

  不僅(jin) 在市區、各縣區廣植樹、多造林,他還將樹種到了群眾(zhong) 家門口。

  駐村期間,看到紮囊縣紮其鄉(xiang) 敏珠村群眾(zhong) 房前屋後有很多空地閑置,他便為(wei) 每戶分發3—5株果樹苗,還為(wei) 該村爭(zheng) 取了50多畝(mu) 的造林地。

  20多年的造林路,尼瑪次仁的腳步遍布山南的沙地、山坡,而今,100多萬(wan) 畝(mu) 的人工林便是他和林業(ye) 人送給群眾(zhong) 最好的禮物。

  長期在植樹造林最前沿的尼瑪次仁先後榮獲了山南市環境保護先進個(ge) 人、全區造林綠化先進個(ge) 人、全國綠化獎章等多項榮譽。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雅江秋色美

    隨著山南市對雅魯藏布江中遊地區植樹造林、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雅江防護林帶得到持續擴大延展,山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各項成果不斷顯現。[詳細]
  • 山南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項目推進會上了解到,該市壓實層級責任,強化工作合力,全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項目實施。 [詳細]
  • 山南市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W020211019349883878351.jpg
    為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