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來青海,圓你一個“生態夢”

發布時間:2021-11-16 10:10:00來源: 新華網

  長雲(yun) 雪山、三江之源。在青海,不變的是廣袤無垠的草原、雄偉(wei) 神秘的雪山和奔騰不息的江河,改變的是發展的麵貌與(yu) 步伐。通過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打造,越來越多的遊客背上行囊,來青海尋找高原獨特的生態之美。


西寧市湟中區上山莊村花海。新華網發(周玉財 攝)

  心之所向 牽手詩與(yu) 遠方

  2018年,24歲的任佳慧為(wei) 追尋《在那遙遠的地方》歌曲背後的故事,第一次踏上了高原旅途,來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灘草原。這個(ge) 出生在河南的姑娘,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青海的故事,表達著對青海的無限熱愛和眷戀。在她看來,青春就是用炙熱的雙手和輕盈的腳步,撫摸和丈量自己熱愛的每一寸土地。

  任佳慧是一名烘焙師。2020年,她再次來到青海,並選擇留在西寧市生活,獨自經營著一家甜品店。她把激情和喜愛融入在一個(ge) 個(ge) 甜點中。除了經營小店以外,任佳慧最大的愛好就是旅遊。她乘坐旅遊專(zhuan) 列去茶卡鹽湖、自駕去翡翠湖,她見過淩晨4點在龍羊湖捕魚的漁民,接受過“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的洗禮。“當遇上三江之源,才知道綠水青山是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任佳慧說。


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紮龍溝秋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每一個(ge) 來過青海旅遊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感受:無論是大自然“匠心獨運”的山川湖泊,還是仿佛會(hui) “開口說話”的曆史文物,青海總是等待人們(men) 去探索了解。忘不了青海湖和茶卡鹽湖的浪漫,身臨(lin) 其境擁抱大自然;忘不了在大草原上奔跑的暢快,體(ti) 驗這片熱土的寬廣與(yu) 豪邁。也許,這正是詩和遠方打開的正確方式。

  發展旅遊 需讓生態先行

  “來青海不虛此行。”近年來,青海省在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高質量發展生態旅遊等方麵,從(cong) 未停歇探尋的腳步。既要充分發揮生態價(jia) 值,也要履行生態責任;既要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發展,也要積極處理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

  目前,青海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態旅遊為(wei) 核心的目的地體(ti) 係。第一批國家公園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位列其中,成為(wei) 青海省首個(ge) 國家公園。至此,青海擁有世界自然遺產(chan) 1處,國家公園1處,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3個(ge) 、自然保護區7處、風景名勝區1處、水利風景區13處、森林公園7個(ge) 、濕地公園19個(ge) 、地質公園7處、沙漠公園12處,形成了以生態旅遊為(wei) 統領,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水利風景區等為(wei) 載體(ti) 的多類型目的地體(ti) 係,基本建立了以生態旅遊為(wei) 核心的目的地體(ti) 係。


遊客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的油菜花田中拍照。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青海省把生態教育、環境保護與(yu)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類生態旅遊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推出了生態研學、高原康養(yang) 、濕地觀鳥、自駕越野、森林養(yang) 生等多種生態旅遊產(chan) 品,形成了大美青海觀光之旅、生態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等100條生態旅遊產(chan) 品線路。同時,青海省還建立對口援青、西北協作區、沿青藏鐵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旅遊聯係機製,成立文旅產(chan) 業(ye) 聯盟,再造“東(dong) 出、西進、南下、北上”的全方位開放格局,積極構建大區域、大流域循環的生態旅遊聯動體(ti) 係。

  整合資源 青海瞄準機遇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是基礎,打造是關(guan) 鍵。青海守護的每一寸綠水青山,不僅(jin) 在於(yu) 對外展示,更有共建共享的內(nei) 在需求。為(wei) 了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優(you) 勢,青海省文旅部門倡導社區參與(yu) 、共建共享理念,引導農(nong) 牧民通過農(nong) (牧)家樂(le) 、自駕營地接待、景區管理維護等有序參與(yu) 生態旅遊業(ye) ,把潛在的生態價(jia) 值有效轉化為(wei) 現實的發展優(you) 勢,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jia) 值”,文旅品牌能“增值”。據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今年1至9月,全省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3394.85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25.1%,旅遊總收入299.98億(yi) 元,同比增長31.1%。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翡翠湖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潘彬彬 攝

  目前,青海省整合生態旅遊資源,優(you) 化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格局,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閑城市和街區,提升生態旅遊、研學旅遊、紅色旅遊、鄉(xiang) 村旅遊、自駕旅遊等規模和水平,打造青海湖、三江源等世界級生態旅遊品牌。


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的冬格措納湖。新華網發(宋忠勇 攝)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既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又能展示生態高地的大美;既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動現代文明交流;既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又能改善民生福祉。“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是幸福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族團結、傳(chuan) 播優(you) 秀文化、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寧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