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生態底線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拉薩樣本
拉薩融媒記者 楊 璐 左曉萌
拉薩市第九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守住生態底線,以對人民群眾(zhong) 、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用製度維係“兩(liang) 山”理論,書(shu) 寫(xie) 生態文明建設拉薩樣本。
強化頂層設計
舉(ju) 好製度建設“指揮棒”
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美麗(li) 拉薩,是全麵貫徹落實“四件大事”的具體(ti) 舉(ju) 措,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全市幹部群眾(zhong) 的廣泛共識。
近年來,拉薩市堅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全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嚴(yan) 格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定監管職能,全麵推動智能化環境監管,加大白色汙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禁止白色汙染專(zhuan) 項行動,頒布《拉薩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拉薩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拉薩市能源發展規劃(2016—2025)》等規劃,完成《拉薩市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行區》劃定,製定《拉薩市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完善《拉薩市生態環境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文件審批程序(暫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綠色圍城”、中心城區水係修複治理,以及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治理等工程。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堅持群眾(zhong) 參與(yu) 、專(zhuan) 家論證、部門聯審的科學規劃原則和打造功能完善型的生態文明管理體(ti) 係的基礎上,拉薩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管理,加大環境準入管控力度,強化生態環境基礎研究,建立環保聯合監管執法機製,環境執法監管信息化、精準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
修複提升水係
激活係統治理“一池水”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拉薩中心城區水係不同程度地存在遮蔽、淤塞等問題,部分水係也患上了水體(ti) 汙染的“城市病”。麵對潛在的威脅,修複提升水係刻不容緩。2019年10月,以全力塑造城水相融、富有活力和特色的現代化“高原水城”為(wei) 目標,拉薩中心城區水係修複及生態治理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9.8億(yi) 元,全長約53.1公裏,包括布達拉宮周邊水係改造工程、南幹渠水係生態治理工程等5個(ge) 子項目。
如今,布達拉宮東(dong) 側(ce) 地下暗渠通過精心治理,變成碧綠清澈的明渠緩緩流淌,布達拉宮廣場前,綠樹成蔭、流水潺潺、人水親(qin) 和;納金如意湖公園、奪底桑伊溝均新建了人行道,市民可以在親(qin) 水平台賞景,水係兩(liang) 側(ce) 綠樹環繞、鮮花綻放、綠植蔥蔥。還有即將開放的集生態綠島、親(qin) 水棧道、休閑觀景為(wei) 一體(ti) 的親(qin) 水公園……使拉薩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在驚豔蝶變中,提升城市的顏值和氣質,人民群眾(zhong) 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墨竹工卡縣紮雪鄉(xiang) 有一座汙水處理廠,利用微生物汙水處理技術,每天處理量近100噸汙水。從(cong) 2019年開始,墨竹工卡縣先後投建11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量達4000多噸,成為(wei) 全區第一個(ge) 縣、鄉(xiang) 汙水處理廠全覆蓋示範縣。紮雪鄉(xiang) 河溝重新恢複了清澈見底的樣子,村民們(men) 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xi) 慣也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改變。“之前我們(men) 村裏的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河溝裏,不僅(jin) 影響下遊村民用水,也對濕地造成汙染,汙水處理廠建成後,排汙管道接到了每家每戶,村裏的汙水都會(hui) 集中到汙水處理廠處理,不僅(jin) 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而且改善了村裏的環境衛生。”村民旺紮說。
推進“綠色圍城”
開啟和諧共生“淨化器”
十年前,拉薩南山土壤貧瘠、岩石裸露,還是一座荒山,成為(wei) 製約全市綠色發展的“瓶頸”。“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麵對這樣的挑戰,拉薩市攻克技術難關(guan) ,全力推進南山山體(ti) 造林綠化工程。2018年,在南山造林綠化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拉薩市又實施了北山造林項目,栽植苗木31種、64959株,成活率達95%以上。
通過幾年的努力,南、北山共計造林7640.9畝(mu) ,在全區率先實現了海拔3900米以上、幹旱半幹旱山區人工造林零的突破。拉薩聖地生態園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呂強說:“項目區域內(nei) 涉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還包括水利設施,目前項目進入第三年養(yang) 護期階段。”
今年6月底,拉薩鵬矗生態園(南山公園)實施了升級改造工程,根據山勢走向,打造A、B、C三條安全、美觀且與(yu) 自然風景緊密相融的登山健康棧道,僅(jin) 今年國慶節期間該公園日均吸引遊客達2萬(wan) 餘(yu) 人次。市民楊女士告訴記者:“我家就住在公園附近,經常帶著家人來這裏,以前爬山沒有這麽(me) 好的階梯,還有些滑,不是很安全,現在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為(wei) 我們(men) 市民運動出行提供了便利,公園裏的風景也很美。”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是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每年冬季,大批黑頸鶴從(cong) 繁殖地遷徙到西藏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地帶越冬,它們(men) 會(hui) 在河穀、農(nong) 田、沼澤地裏覓食嬉戲,享受冬日暖陽。據了解,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黑頸鶴,林周縣林草局還聘請了一部分巡護員和疫源疫病監控員,預防疫病的發生和開展鳥類的救助工作。
拉魯濕地,是國內(nei) 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保護麵積達12.2平方千米,為(wei) 了保護這片不可多得的高原濕地生物基因庫,拉薩市深入貫徹“生態保護成果與(yu) 市民共享”的生態發展理念,2018年起,先後投資9億(yi) 多元,實施拉魯濕地三期保護工程,疏通拉薩河通往濕地的三條幹渠,還將季節性的河流流沙河引入了拉魯濕地,這些引來的清潔水源為(wei) 濕地補水,滋潤了沙化、幹化的土地。2020年起拉魯濕地邊緣部分的巡護步道對市民開放。
如今,拉魯濕地水域麵積擴大了三分之一,常年棲息的鳥類有21種、7000餘(yu) 隻,包括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等,拉魯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可持續利用的價(jia) 值得到有效發揮。遊客謝女士告訴記者:“我是第二次來拉薩了,感覺拉魯濕地的衛生、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都越來越好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來這裏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感覺身心舒暢。”
打造宜居環境
收獲示範建設“金名片”
2016年以來,拉薩市主要江河湖泊水質保持良好,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中始終名列前茅,全麵消除4300米以下“無樹村”和“無樹戶”,城區綠化率達到38.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69.8%,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8.1%,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有條件的村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城市新能源公交車達到100%。2020年10月,我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也是全國第一批獲得該榮譽的省會(hui) 城市。
75歲的退休老幹部德吉卓嘎一邊在公園內(nei) 跳著朗瑪堆諧一邊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現在黨(dang) 和國家政策這麽(me) 好,百姓生活都是越來越好,我們(men) 都是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樂(le) ,市區裏的公園環境好,各類配套設施完善,我們(men) 平時鍛煉身體(ti) 都非常方便。”
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優(you) 美的環境與(yu) 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在當雄縣,當地政府緊扣“人—水—草—牛”,堅持以草定畜,實現天然草場永續利用和畜牧業(ye) 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護水、水養(yang) 草、草飼牛、牛富人”的生態發展模式,當地牧民在綠水青山間過上了富裕日子,走出了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該縣寧中鄉(xiang) 堆靈村,牧民曲嘎的家庭牧場通過“企業(ye) +合作社+家庭牧場+牧民”的方式加入了畜牧全產(chan) 業(ye) 鏈,形成了畜群畜種結構合理、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畜牧業(ye) 新格局。“通過發展家庭牧場,我們(men) 掌握了標準化養(yang) 殖技術,提升了畜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更重要的是緩解了草畜矛盾,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豐(feng) 美的草場。”曲嘎說。
在墨竹工卡縣,通過推動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等多項措施打出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組合拳,實施廁所革命,消除“無樹戶”,以更加整潔宜居的村容村貌推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全區人居環境示範村的章達村,人居環境的改善離不開多項舉(ju) 措的實施。章達村村民頓珠次培說:“現在村裏的綠化越來越好,有公廁,大家的衛生習(xi) 慣有了很大改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既非一日之功,又非一己之力。在綠色高質量發展征程中,拉薩市從(cong) “樹少、高海拔”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華麗(li) 轉身,率先書(shu) 寫(xie) 蒼翠底色,美麗(li) 家園的圖景宏然呈現。這些成績的取得,歸根到底就在於(yu) 拉薩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的信念,堅持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wei) 重要抓手,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底線、紅線、高壓線,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堅持夯基壘台,積小勝為(wei) 大勝,才能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you) 美,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打造出生態文明的拉薩樣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好,生活更美好
山南市瓊結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宜居、生態鄉村”為目標,團結帶領農牧民群眾,全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奮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繪就了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詳細]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高地
近年來,錯那縣積極探索國土綠化新模式,堅持創新、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高寒縣國土綠化示範典範,廣泛動員幹部群眾開展春季人工植樹造林活動,以穿“棉衣”、搭溫棚等保暖措施。[詳細] -
中國首個黃河流域“9+2”跨境電商產業合作交流機製正式落地
黃河流域“9+2”跨境電商產業合作交流大會18日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舉行。會上,中國首個黃河流域“9+2”跨境電商產業合作交流機製正式落地,該機製將通過加強區域聯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