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征程萬裏風正勁 繼往開來譜新篇

發布時間:2021-11-24 09:54:00來源: 西藏日報

  先後榮獲國家、區市級榮譽6項,各鄉(xiang) 鎮、各部門先後榮獲國家、區市級榮譽53項……

  過去的五年,聶拉木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受住了“4·25”地震災後重建、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和次生災害頻發等重重考驗,克服各種困難,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方麵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戰災戰貧”成效顯著

  近年來,聶拉木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災後重建、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和次生災害治理作為(wei) 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苦幹實幹中造福群眾(zhong) ,超常規努力,超常規付出,災後重建、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和次生災害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4·25”地震災後重建中,順利完成了樟木鎮跨縣安全轉移,民房建設全麵完成、基礎設施全麵改善、公共服務功能全麵提升,縣城麵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ye) 、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持“縣抓統籌、鄉(xiang) 鎮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工作機製,將災後重建與(yu) 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高標準推進災後重建與(yu) 精準扶貧項目,把基礎設施建設與(yu) 脫貧攻堅重要工作指標進行有效銜接,確保災後重建與(yu) 脫貧攻堅工作相互促進、全麵提升。通過精準扶貧、精準銜接,覆蓋5鄉(xiang) 2鎮44個(ge) 行政村2998戶的民房重建全麵完成;累計統籌整合涉農(nong) 資金4.56億(yi) 元,深入實施98個(ge) 扶貧專(zhuan) 項項目,建檔立卡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4.9%;實施了總投資2.81億(yi) 元的農(nong) 電項目兩(liang) 個(ge) ,2018年底,全縣44個(ge) 行政村已全部實現全天候供電。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驗收,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為(wei) 1.58%,錯退率為(wei) 0%、漏評率為(wei) 0%、群眾(zhong) 認可度達99.24%,實現了脫貧摘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實現“零輸入、零傳(chuan) 播、零感染”。樟木口岸醫院恢複投入使用,投入資金660萬(wan) 元的樟木口岸醫院PCR實驗室建設成功並通過自治區驗收,成為(wei) 日喀則市首家開展核酸檢測的縣級實驗室。同時,針對聶拉木縣次生災害點多、麵廣、危害大的特點,分類推進全縣次生災害治理,不斷完善各類方案預案,層層細化分解落實責任,實現了暴雪災害常態化應對、沙漠蝗蟲防治全麵完成、冰湖災害治理有序推進的工作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產(chan) 總值完成38.99億(yi) 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5倍;固定資產(chan) 投資完成66.84億(yi) 元,是“十二五”時期的5.4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7億(yi) 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83倍;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58億(yi) 元;2020年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145元,是2015年的1.81倍……

  聶拉木縣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正確處理“十三對關(guan) 係”為(wei) 工作方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聚焦本地資源優(you) 勢持續發力,深入挖掘和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27個(ge) 村級珠峰綿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態勢良好,人參果(蕨麻)“產(chan) 學研”成果深化,希峰氧吧驛站、糌粑加工廠、扶貧水泥預製廠項目初見效益,44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成效顯著,實現收入150餘(yu) 萬(wan) 元、分紅90餘(yu) 萬(wan) 元,帶動就業(ye) 人數400餘(yu) 人。2016年至今,總投資1.85億(yi) 元的31個(ge) 精準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累計分紅資金369.83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2000餘(yu) 人,有效助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

  基礎條件日趨完善,總投資8.59億(yi) 元的邊境小康村建設進展喜人;實施農(nong) 村公路項目24個(ge) ,建設裏程336.05公裏,批複投資11.09億(yi) 元,覆蓋44個(ge) 行政村的3條農(nong) 村客運工程經營路線正式運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出行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jue) 。投資2066.82萬(wan) 元的44個(ge) 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和投資100多萬(wan) 元的318國道沿線圍牆改造工程項目落地實施。曲鄉(xiang) 電站線路延伸工程建成運營,波曲河友誼橋段河道治理、嘉隆措冰湖災害防治、農(nong) 田水利專(zhuan) 項縣等項目順利實施。

  樟木口岸自2019年5月29日恢複貨運通道功能以來,發展步伐穩健加速,各項基礎設施逐步恢複,防災減災項目工程逐步實施,疫情防控有效有序,通關(guan) 流程不斷優(you) 化,集裝箱甩掛交貨模式優(you) 勢明顯,外貿企業(ye) 回流態勢良好,商品種類多元發展,貨運通關(guan) 安全有序。恢複貨運通關(guan) 至今,向尼泊爾出口貨物約6.55萬(wan) 噸,貨物貿易總值約10.57億(yi) 元。

  民生事業(ye) 實現新突破

  始終堅持以民為(wei) 本、抓住改善民生這個(ge) 著力點,持續推進各類民生事業(ye) 發展。

  就業(ye) 形勢保持穩定,建立完善並形成“縣委政府+人社局(鄉(xiang) 鎮)+勞務公司+合作社+村(居)經紀人+勞動力”的“六位一體(ti) ”運行模式,完善《聶拉木縣轉移就業(ye) 工作實施意見》,確保如期完成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和技能培訓任務。五年來,全縣勞務輸出人數累計達到4.86萬(wan) 人、8.09萬(wan) 人次,實現工資性收入2.98億(yi) 元,其中建檔立卡戶2.09萬(wan) 人次,實現工資性收入1.14億(yi) 元。

  基礎教育穩步推進,全縣中小學入學率均已達到100%,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1.36%,幼兒(er) 園入園率達60.78%。全縣基礎教育不斷鞏固,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2019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2021年,順利通過國家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全縣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階。

  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持續健全,圓滿完成聶拉木縣人民醫院一級甲等評審工作。慢性病患者簽約率達100%。投入資金7067萬(wan) 元,全麵推進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基礎衛生醫療建設,農(nong) 村醫療隊伍建設全麵加強,通過煙台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傳(chuan) 幫帶”,打造了一批“永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伍。

  此外,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進一步完善。目前已建設鄉(xiang) 鎮電商物流站點27個(ge) ,覆蓋率達100%;裝修改造22個(ge) 村級電商物流站點,覆蓋率達50%;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有效推進,實施了總投資5821.35萬(wan) 元的安全飲水項目12個(ge) ,全縣44個(ge) 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水入戶,農(nong) 村飲水安全人口覆蓋率達100%。

  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大力學習(xi) 弘揚“右玉精神”,艱苦奮鬥、久久為(wei) 功,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進一步鞏固擴大。

  綠色生態屏障有序構建,實施了總投資647萬(wan) 元的邊境小康村植樹造林工程1155畝(mu) ,全麵實施生態保護建設,累計義(yi) 務植樹2.3萬(wan) 株,完成森林撫育3萬(wan) 畝(mu) ,修複造林麵積9900畝(mu) ,圍欄休牧還草20萬(wan) 畝(mu) ,完成防沙治沙工程1.12萬(wan) 畝(mu) ,實施退耕還林7000畝(mu) ,實施“無樹村、無樹戶”消除工程,圓滿完成了“十三五”期間“五消除”任務,全縣26個(ge) 行政村已評定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村,位列全市前列。

  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深入,完成“五鄉(xiang) 一鎮”白色垃圾專(zhuan) 項環境整治51項,重點突出環境整治25項,投入1108萬(wan) 元資金用於(yu) 縣城生活垃圾轉運及處理,積極推進聶拉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全縣環衛一體(ti) 化水平穩步提升。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成果全麵鞏固,開展縣城環境綜合整治、縣城人民廣場活動場所改造和周邊環境的綠化、修複等工程,以縣城環境綜合整治為(wei) 抓手,有力有效開展道路硬化、城區綠化、邊坡治理、河岸整治等工程項目,不斷改善縣城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幹部群眾(zhong) 對綠色生活的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

  政治生態持續優(you) 化

  樹立大抓黨(dang) 建、重抓黨(dang) 建的鮮明導向,努力整合黨(dang) 建資源,落實黨(dang) 建措施,以高質量黨(dang) 的建設引領全縣中心工作高質量推進。

  思想理論武裝工作不斷深入。落實思想建黨(dang) 要求,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及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精神,紮實開展“兩(liang) 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dang) 史學習(xi) 等黨(dang) 內(nei) 主題教育,突出理論教育和黨(dang) 性教育,補好精神之“鈣”、築牢思想之“魂”。

  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效明顯。強化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加強書(shu) 記隊伍建設,選優(you) 配強基層“帶頭人”;探索規範組織設置和運行方式,建立政治輔導員機製;建好建強黨(dang) 在農(nong) 村的活動陣地;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dang) 組織18個(ge) ,全縣基層黨(dang) 組織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善團結、會(hui) 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塗、關(guan) 鍵時候起作用的民族團結工作隊、群眾(zhong) 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不斷提升。

  正風肅紀持續深化。把力戒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作為(wei) 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任務,大力弘揚真抓實幹作風,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製,幹部作風建設進一步規範。嚴(yan) 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四風”積弊得到有效整治,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5件,給予黨(dang) 紀政務處分5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件4起。

  反腐倡廉形成高壓態勢。堅決(jue) 落實黨(dang) 風廉政建設、黨(dang) 委主體(ti) 責任和紀委監委監督責任,深入推進廉潔建設,不斷加強廉政教育,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嚴(yan) 肅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五年來受理問題線索138件,準確妥善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幹部143人次,係統治理、以案促改,進一步營造了風清氣正、幹淨幹事的良好從(cong) 政環境。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