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順利進行首個荒漠貓衛星項圈跟蹤研究
記者從(cong)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順利進行首個(ge) 荒漠貓衛星項圈跟蹤研究,目前,已初步掌握青海片區荒漠貓種群分布、繁殖等生物學現狀。
荒漠貓是我國特有的貓科動物,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研究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nei) 分布有1525平方千米的荒漠貓潛在適宜棲息地,荒漠貓可作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淺山帶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
這是布設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荒漠貓同框畫麵(2020年7月3日攝)。新華社發(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高雅月介紹,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啟動了祁連山國家公園荒漠貓專(zhuan) 項調查。為(wei) 深入研究荒漠貓個(ge) 體(ti) 活動情況,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繼專(zhuan) 項調查後又立項開展荒漠貓項圈跟蹤研究。
據悉,自2020年10月起,研究團隊在取得行政許可審批後,先後三次在門源片區捕捉到10隻荒漠貓個(ge) 體(ti) ,其中雌性7隻、雄性3隻,為(wei) 它們(men) 佩戴GPS衛星定位追蹤項圈後放歸野外,並開始穩定回傳(chuan) 跟蹤數據。
這是布設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5隻荒漠貓同框畫麵(2020年7月3日攝)。新華社發(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據研究數據顯示,灌叢(cong) 、農(nong) 田是荒漠貓利用的主要生境類型,占所有定位點數量的95%以上。其活動高峰為(wei) 黃昏時段,個(ge) 體(ti) 的平均家域麵積為(wei) 6.6平方千米,最大可達19.7平方千米,單次連續移動距離可以達到54千米。
高雅月介紹,此次荒漠貓衛星追蹤項圈佩戴項目填補了荒漠貓在棲息地選擇、家域範圍、食肉動物種間競爭(zheng) 等行為(wei) 生態學方麵的研究空白,為(wei) 該物種保護規劃製定與(yu) 保護行動開展提供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兩雪豹“晨訪”甘肅肅南一水電站工作區
近日,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一水電站的監控攝像頭記錄了一段特殊的“值班日誌”:兩隻雪豹清晨來訪。雖然在近幾年,這已不是人類和雪豹在祁連山區的首次“近距離接觸”。[詳細] -
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798個生態“圖斑”基本完成整治
記者18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該省在麵積達6.31萬平方公裏的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係統排查的798個生態問題“圖斑”已完成整治796個,已實現2021年基本完成、大頭落地的目標。 [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水生態環境健康穩定
記者12日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據最新數據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年徑流量總體呈增加趨勢,與多年(1956-2000年)平均相比增加27.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