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多傑打造的鳥類淨土
10月20日上午,不期而至的一場大雪覆蓋了牧野,澤曲大地一片雪覆冰封。70歲的老牧人多傑,如每一個(ge) 平常的日子般,巡護著他腳下的那片濕地。
“金灘鳥島”——是老人為(wei) 這片濕地取的名字,盡管他周遭的曠野已是雪色茫茫,但他銳利的目光依然能穿透雪原,找到每一種鳥兒(er) 的棲息地。
這是澤曲草原上的一片鳥類淨土,位於(yu) 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多禾茂鄉(xiang) 的秀恰村,這位生性倔強的牧人,從(cong) 小就在這片牧野上長大,這裏水草豐(feng) 茂,眾(zhong) 多鳥類選擇在此繁衍棲息,把這裏視為(wei) 自己的家園。
其實,這片濕地是多傑老人家的牧場。此刻,他的牛群正在遠處覓食。就在幾天前,他的兒(er) 子紮西熱旦征得老人同意,剛剛將牧場轉到這裏,因為(wei) 全家人都知道每年的5月到9月,是野生鳥類繁衍育雛的時節,為(wei) 了盡可能讓這些鳥兒(er) 在自己的領地上不受幹擾地繁育後代,父親(qin) 多傑都會(hui) 執拗地把自家的牛羊驅趕到濕地之外,因此他們(men) 會(hui) 親(qin) 自來“清場”,確保自己以及別人不在這片區域放牧。
今年4月,長空雁陣再次飛臨(lin) 金灘濕地,又是一個(ge) 野生鳥類繁衍季,濕地再度成為(wei) 它們(men) 的“產(chan) 房”,多傑每天都會(hui) 踏著一條閉著眼都不會(hui) 走錯的路,來到濕地觀察,這件事他已經堅持了20多年。
我從(cong) 小到大一直記得父親(qin) 的叮囑:“鳥兒(er) 飛臨(lin) 的地方,才是草原上的福地,一旦失去了它們(men) ,這片草原就會(hui) 失去靈氣。”在老人看來,鳥兒(er) 的光臨(lin) 不僅(jin) 是這片草場的福氣,也是牧人的福音。他深知,不論任何時候,新出生的雛鳥對所有的動物都有天然的恐懼,為(wei) 了不驚擾它們(men) ,老人開始自發禁牧,並特地租用了一片草場。
“回想起來,那還是在1999年,村裏重新對草場進行分配,這片地基本沒有人想承包,因為(wei) 它大部分是湖泊和濕地,隻有小麵積的牧場,養(yang) 不了多少牛羊。”多傑告訴我們(men) ,當時他主動要求分到這塊“無人問津”的草場,並不出意外地成為(wei) 了它的主人。
此後,每到鳥兒(er) 即將飛臨(lin) 的日子,他就在這片草場上成天翹首以盼。
在觀景點,我們(men) 看到一塊被多傑當做凳子的木頭和一塊海綿墊,在觀察野生鳥類時,就是坐在這裏,透過望遠鏡眺向山腳下的濕地。在老人的印象裏,20多年前,這裏隻有幾種野生鳥類,數量隻有幾十隻。這令他無比揪心,讓他護鳥的決(jue) 心更加堅定,也為(wei) 此吃了不少苦。
多傑沒上過學,不識字,在日複一日的相處中,他按自己的理解給每一種鳥類都起了名字,這些名字聽起來惹人捧腹,但又非常形象貼切,比如,花脖子、花頭天鵝、白頭雙辮……用這樣的方法,他自製了一部鳥兒(er) “名冊(ce) ”。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記得,有一次,多傑在放牧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走近時發現河水裏飄著一隻皮筏,幾個(ge) 捕魚的人正在用自製的燃燒瓶炸魚。“為(wei) 製止他們(men) ,他被打得頭破血流,還是一點都不退讓,這股勁嚇住了那夥(huo) 人,他們(men) 跑了以後,多傑收繳了橡皮筏和剩下的燃燒瓶。”
此後,為(wei) 了杜絕捕魚和偷獵,多傑在這裏支起了一頂小帳篷,住了整整兩(liang) 年。
20多年來老人形成了一種“職業(ye) 習(xi) 慣”:每日天剛亮,他吃過簡單的早餐後,就會(hui) 灌上一瓶水,備上青稞炒麵,沿著濕地巡護查看,從(cong) 日出直到日落,天黑時才慢慢走回家。久而久之,這裏的鳥兒(er) 們(men) 漸漸接納了這個(ge) “相安無事”的夥(huo) 伴,隻要不是靠得太近,鳥兒(er) 們(men) 對他的來臨(lin) 幾乎是接受的,漸漸雙方成了“遠處”的朋友。
去年春天,金灘鳥島上小湖泊的堤岸被衝(chong) 出一道缺口,湖水很快順著缺口流出。多傑擔心湖裏的水流幹了鳥兒(er) 就不會(hui) 再落到這裏,“眼看鳥兒(er) 們(men) 繁殖的季節就快到了,要是失去棲息地,它們(men) 會(hui) 飛向哪裏呢?還能不能找到適合他們(men) 產(chan) 卵繁殖的地方?”那些天,這成了多傑的一塊心病。
想了一夜後,多傑從(cong) 家裏找來一堆編織袋都裝滿土,背著它們(men) 蹚過刺骨的河水,開始建起攔水壩,可是水流湍急,一次次嚐試都失敗了。他就去求助村民、鄉(xiang) 政府和縣林業(ye) 局,幹部牧民一起上陣,想把這道口子堵住,然而還是沒能成功。
所幸的是,那一年的繁殖季,大批候鳥還是飛臨(lin) 到這片家園,當看到小鳥們(men) 破殼而出時,他揪了幾天的心,才慢慢舒緩開來。但令他遺憾的是,由於(yu) 湖水太淺,邊緣甚至已然幹涸,給了狼、藏狐和野狗等猛獸(shou) 可乘之機,一部分小鳥成了它們(men) 的口中食。
今年春天,多傑花了6000元雇了一台挖掘機,終於(yu) 修補好湖堤,攔住了水流,這才算徹底去掉了這塊心病。不僅(jin) 如此,他還在挖掘過的作業(ye) 麵播種了草籽,到6月時這些草籽已經發出嫩芽,給許多鳥兒(er) 提供了可口的食物。每次看到鳥兒(er) 進食的場景,他心中的快樂(le) 就像陽光一樣彌漫在整個(ge) 牧野。
多傑告訴我們(men) ,到今年秋天,他能夠看到的斑頭雁有200隻左右,赤麻鴨有100多隻,白鷺有近50隻。此外,我們(men) 還從(cong) 望遠鏡中看到了黑頸鶴、黑鸛等珍稀鳥類。
對於(yu) 外人的造訪,多傑的內(nei) 心多少有些不情願,他認為(wei) ,這裏的山水草場和天空,理所當然是屬於(yu) 這些鳥兒(er) 的。他擔心,當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裏遊玩或觀鳥,會(hui) 讓鳥兒(er) 覺得自己的領地受到了侵犯,驚擾它們(men) 產(chan) 卵、孵化和育雛。為(wei) 此,他絞盡腦汁,去做自己認為(wei) 應當做的事。
多傑評價(jia) 說,這20多年的經曆隻是實現了一些小目標:當他為(wei) 這片濕地圍上圍欄,當他給乘興(xing) 而來的觀鳥者修起了三座四麵采光的觀景站,當他所守護的濕地上鳥的數量和種類日漸增多……他心裏還計劃著未來能用相機拍下金灘鳥島的變遷,謀劃著每一天多學一點知識更專(zhuan) 業(ye) 地寫(xie) 出濕地觀測筆記,籌劃著修建一條通向觀景站的木棧道更好地保護草地……多傑護鳥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他想要為(wei) 這片濕地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共同富裕中的生態文明意蘊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是單純的物質富裕,它還包括精神的富足,生態的優良,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以及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詳細] -
18000件防寒服助三江源一線生態管護員溫暖過冬
12月9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合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舉辦的“情係三江源 關愛守護者”金融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公益捐贈活動在西寧市舉行。[詳細] -
“雪山隱士”漫步江源
近日,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境內,生態管護員在巡山過程中拍到了一隻正在雪山中漫步的雪豹。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生活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高山上的野生動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