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高原生態茶種植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項目正式啟動
一年春為(wei) 首,萬(wan) 事幹為(wei) 先。近日,2021年福建省科技廳對口幫扶科技專(zhuan) 項項目——昌都市高原生態茶種植技術集成與(yu) 示範推廣項目在昌都新區C壩區農(nong) 業(ye) 科技園正式啟動。
昌都市科技局、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昌都新區黨(dang) 工委等相關(guan) 部門的工作人員出席儀(yi) 式。儀(yi) 式上,項目負責人現場介紹了昌都市高原生態茶種植技術集成與(yu) 示範推廣項目的建設內(nei) 容、規模、目標、期限及種植項目示範區域。儀(yi) 式過程中,還邀請福建農(nong) 科院茶科所專(zhuan) 家通過視頻遠程進行技術指導種植,並邀請昌都市農(nong) 科所專(zhuan) 家進行現場指導。這標誌著昌都市高原生態茶種植技術集成與(yu) 示範推廣項目的正式啟動。
據悉,該項目將依托福建科技援藏機製,針對當地特殊問題,突出重點問題和關(guan) 鍵環節,研究試驗品種選育、種植標準、加工利用等全鏈條技術,為(wei) 規模發展高原低氟茶產(chan) 業(ye) 提供科學依據和科技支撐,最終形成種質資源挖掘與(yu) 創新、高效育種與(yu) 良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chan) 、多元化產(chan) 品加工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技術體(ti) 係和示範基地。
圖為(wei) :工作人員正在種植選育自福建的新茶苗
經了解,本次項目首期實驗種植麵積為(wei) 2畝(mu) 地,引進選育福建黃玫瑰、春閨、九龍袍、金牡丹、金冠茶、福鼎大豪、瑞金7個(ge) 品種,四川蒙山九號、黃金茶等共9個(ge) 抗寒抗旱的優(you) 良茶苗進行實驗種植。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將對進一步調整當地產(chan) 業(ye) 結構,改善當地環境,帶動農(nong) 業(ye) 和新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圖為(wei) :種植完成的7種茶苗生機勃勃的場景
下一步,項目組將通過製定詳細工作方案、強化部署規劃和做好宣傳(chuan) 發動等多項措施,詳細了解苗木品種、來源、養(yang) 護等情況,有關(guan) 苗木的采購、栽種都需要遵從(cong) 自然規律,要科學選擇、科學種植,按照專(zhuan) 業(ye) 化、工程化、標準化要求,精心種植養(yang) 護,確保成活率,到達預期成效。(新利平台 通訊員/梁俠(xia) 閆錦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野血犛牛會成為雪域高原上又一座“銀山”嗎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詳細] -
時隔30餘年中華秋沙鴨再現青海
記者從青海省林草局獲悉,日前,“消失”三十多年的中華秋沙鴨再次現身青海,這是自《青海動物經濟誌》有記錄以來,時隔三十多年後再次記錄到該鳥種,填補了該鳥種在青海影像記錄的空白。 [詳細] -
黃河源頭青海瑪多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
22日,青海省瑪多縣縣長索南卻旦在該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對外表示,2021年,瑪多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21.7元,同比增長6.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