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探索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共生之路

發布時間:2022-04-25 09:54:00來源: 拉薩日報

  拉薩市當雄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極淨當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將生態文明建設與(yu) 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增進民生福祉有機結合,大力實施美麗(li) 宜居牧區建設,打造全區高原精品生態旅遊示範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當雄實際的生態、生產(chan) 、生活相融共生的發展新路徑。

  堅持生態利民,守護冰天雪地。堅持用最嚴(yan) 尺子丈量生態環境保護,用最高標準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全力打好生態保護攻堅戰、持久戰。實施縣域環境現狀質量調查,投入350萬(wan) 元開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不斷鞏固生態安全屏障。全縣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植物生境有效保護率達100%。年平均水源涵養(yang) 量增加2.35%,水源涵養(yang) 和水文調節功能不斷增強;累計投入資金近6.36億(yi) 元實施納木措流域生態修複與(yu) 汙染綜合防治;投入4274餘(yu) 萬(wan) 元對各生態源地實行重點保護、實施河湖自然岸線整治修複、河湖自然岸線維護以及納木措湖濱濕地保護;嚴(yan) 格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和草畜平衡製度,落實草補資金7982.93萬(wan) 元;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實現退牧還草項目工程區內(nei) 與(yu) 工程區外相比,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22.5%,植被高度提高86.46%。每平方米草地比圍欄外增加地上生物量13.3g,每畝(mu) 增加幹草產(chan) 量約8.86kg。

  堅持生態富民,推動綠色發展。堅決(jue)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實施生態富民工程,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享受更多生態福祉。牽好“牛鼻子”,念好“致富經”。堅持以優(you) 勢畜牧業(ye) 為(wei) 依托,成立淨土牧場試點改革,建立15個(ge) 家庭牧場,在保證草畜平衡的基礎上,鼓勵牧民以合作社的形式將牲畜全部入股淨土牧場,著力解決(jue) 犛牛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問題;不斷提高當雄縣“有身份證”的犛牛肉品牌知名度,建立生態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在增加本地農(nong) 牧民收入的同時做好草原生態保護工作。2018年以來,淨土產(chan) 業(ye) 共計量產(chan) 銷“有身份證”犛牛肉183.26萬(wan) 斤,實現銷售額6601.89萬(wan) 元。做好水文章,過上好日子。利用冰川融水,做好“生態水”經濟。通過IP賦能、聯名合作、渠道合作等方式,讓“7100天然飲用水”成功入駐天貓、京東(dong) 等電商平台,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實現“7100天然飲用水”年銷量超過6100噸,年銷售額超過800萬(wan) 元。吃上旅遊飯,走上富裕路。立足“聖湖、溫泉、冰川”旅遊資源優(you) 勢,力推“民族文化、草原風情、山水風景”三張名片,擴大當雄旅遊知名度。投資7.6億(yi) 元建設納木措生態旅遊項目,投資1.25億(yi) 元打造“高原地熱溫泉之鄉(xiang) ”。2018年以來,全縣各景區接待區內(nei) 外遊客566.98萬(wan) 人次,實現門票及各項營收共計94719.67萬(wan) 元。2020年以來,旅遊行業(ye) 共計吸納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人數8278人次,促進增收1964.99萬(wan) 元。

  堅持生態為(wei) 民,提升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融入縣城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確保標誌性戰役勝利。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18.56萬(wan) 元用於(yu) 縣域環境質量監測;累計投入704.6萬(wan) 元用於(yu) 河長製各項工作;投入350萬(wan) 元,修建醫療汙水處理站,開展醫廢領域的專(zhuan) 項執法及全縣汽修行業(ye) 專(zhuan) 項整治,共轉運醫療廢物約90噸,銷毀過期獸(shou) 藥約12噸;印發《當雄縣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高質量推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7994.805萬(wan) 元用於(yu) 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40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轉運能力建設,確保全縣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率達到100%。投入50萬(wan) 元開展全縣垃圾分類試點,投放8個(ge) 垃圾分類箱、132個(ge) 垃圾分類桶,設立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超市。投入近1億(yi) 元實施縣城及龍仁鄉(xiang) 、羊八井鎮汙水處理及地下管廊建設;積極推廣農(nong) 村飲用水保護工程試點項目,投入資金220餘(yu) 萬(wan) 元,共開展22個(ge) 水源點保護工程項目;投入4434.01萬(wan) 元完成汙水廠處理及收集係統工程建設;投入3153.2萬(wan) 元實施當雄縣城自來水廠安全飲水項目。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