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態底色 繪就綠色畫卷
雅礱四月春光好,綠意蔥蘢展生機。雅江兩(liang) 岸,成片的柳樹舒展著翠色的枝條,如綠帶般綿延不絕;澤當城中,街道旁的海棠花競相綻放,粉黛如霞,引得遊人流連觀賞;隆子河穀,粗壯的沙棘樹探出嫩芽,廣大群眾(zhong) 趁著美好時節植樹種花,讓綠蔭不斷擴大……春日的雅礱大地因生態之美而綠意盎然、朝氣蓬勃。
2021年,山南市始終秉承“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落實城市綠化條例、砂石開采管理條例等法規製度,加快國土綠化步伐,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擦亮了山清水秀的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強化治理——
守好藍天碧水淨土
桑日縣絨鄉(xiang) 程巴村的索朗紮巴說:“我們(men) 這裏靠近雅江,冬春季風沙大,為(wei) 了改善環境、治理風沙,家家戶戶每年都要參與(yu) 到植樹抗沙的工作中,現在村裏綠樹越來越多,草地越來大,環境越來越好了。”
過去一年,山南市堅持保護治理齊推動,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鞏固了雅礱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態成果。
——深入開展雅江流域生態修複項目,完成植樹造林5.1萬(wan) 畝(mu) 、種植經濟林3.2萬(wan) 畝(mu) ;生態環境六大專(zhuan) 項整治、拉林鐵路沿線環境安全整治卓有成效。
——下大力氣規範整治雅江流域采石采砂行為(wei) ,堅決(jue) 關(guan) 停4家采石場和103家采砂場;製訂公布“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河湖岸線保護規劃加快編製。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全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99%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標率100%。
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wei) 引領,以“天藍水碧土淨”為(wei) 目標,山南市建立以“四個(ge) 層級製度、六個(ge) 工作重點”為(wei) 框架的生態文明建設製度體(ti) 係,以製度強化舉(ju) 措,確保各縣(區)、各單位協調聯動,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生態文明綜合整治。同時,重點部署和推進雅江中遊水土保持與(yu) 防風固沙、羊卓雍錯生態保護與(yu) 治理、隆子河水汙染防治等十大類40項生態保護與(yu) 建設項目。這種雙管齊下的舉(ju) 措,既在頂層設計上構建起生態文明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又在具體(ti) 抓手上牽住了提升生態成果的“牛鼻子”。
優(you) 化布局——
促進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
走進貢嘎縣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矮化蘋果種植園裏果樹縱橫成行、綿延成片,枝條在春風中搖曳,充滿了希望。
搬遷群眾(zhong) 嘎瑪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為(wei) 果樹做春季管護。她說:“矮化蘋果是我們(men) 搬遷點最重要的經濟林木,2020年已經實現掛果。在沙荒地上種果樹,不僅(jin) 能防風固沙、改良土壤,還能幫助我們(men) 增加收益,是真正的綠色產(chan) 業(ye) ,生態‘搖錢樹’。”
生態文明呼喚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山南市以“雅江中遊百億(yi) 產(chan) 業(ye) 走廊”為(wei) 基帶,優(you) 化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布局,以森布日綠色產(chan) 業(ye) 園區等10個(ge) 園區為(wei) 重點,以乃東(dong)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等10個(ge) 基地為(wei) 片區,大力發展以果林、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等為(wei) 主導的綠色產(chan) 業(ye) ,構建起了生態經濟新格局,在綠色實踐中不斷促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循環化發展。
2021年,山南市貢嘎縣萬(wan) 畝(mu) 矮化蘋果、桑日縣千畝(mu) 葡萄、加查縣高山核桃等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水平不斷提高,種植規模持續擴大,效益向好;大古水電站4台機組全部投產(chan) 發電,世界海拔最高的措美哲古分散式風電場首批機組並網發電,山南市能源總裝機達到202.6萬(wan) 千瓦,清潔能源成為(wei) 助力發展的基石;“藏源山南,雪域領秀”旅遊品牌亮相區內(nei) 外各大城市,鄉(xiang) 村休閑遊、生態采摘遊、邊境觀光遊和農(nong) 家樂(le) 、牧家樂(le) 等特色旅遊產(chan) 品廣受青睞,旅遊人次和收入分別達524萬(wan) 人次、20.7億(yi) 元,分別增長了14%、11.9%,旅遊業(ye) 為(wei) 綠色發展錦上添花。
完善基礎——
建設生態幸福家園
2021年,錯那縣全麵推進“廁所革命”,促進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9.32%。作為(wei) 受益者,洞嘎村的拉巴次仁說:“以前我們(men) 這裏家家戶戶都沒有廁所,現在,每家每戶都建了衛生廁所,生活更方便了,村莊也更清潔了。”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改善是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持續推進城市及農(nong) 村汙水管網建設,大力建設縣級汙水處理廠,完善農(nong) 村生活汙水和重點景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戶分類-村收集-鄉(xiang) 轉運-縣處理”的城鄉(xiang)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日臻完善。
——加快實施高原裝配式建築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例,在生態搬遷點、小康示範村等建設項目中優(you) 先使用裝配式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築總麵積超過14萬(wan) 平方米。
——大力實施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常態化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美麗(li) 宜居示範村建設,乃東(dong) 區紮西曲登社區、隆子縣玉麥村等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社區環境麵貌煥然一新。
——持續深入實施國土綠化行動,組織萬(wan) 名幹部群眾(zhong) 開展義(yi) 務植樹活動,“無樹村”“無樹戶”消除成果不斷鞏固,完成植樹造林10萬(wan) 畝(mu) ,雅江中遊“百裏生態走廊”、沿喜馬拉雅北麓生態廊道等綠色工程惠及更多群眾(zhong) 。
今天的雅礱大地,處處呈現出美麗(li) 宜人的生態畫卷。而這畫卷,濃墨重彩地勾勒出山南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清晰路徑,展示著全市人民美好的生活圖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