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日喀則市聶拉木縣:繪就村美民富新藍圖

發布時間:2022-05-26 09:33:00來源: 西藏日報

  一直以來,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有序開展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重點工作,堅持生態類專(zhuan) 合組織建設與(yu)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改善協同推進,緊盯“共建共享”一個(ge) 核心,緊抓特色發展、環境治理兩(liang) 項重點,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繪就聶拉木縣村美民富、美麗(li) 和諧新藍圖。

  盤活“老家底”,提升經濟效益。製訂《聶拉木縣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規範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實施方案》,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相結合,切實以規範化提升抓好合作社內(nei) 控管理工作,嚴(yan) 格控製和減少非生產(chan) 性支出,進一步發展完善村級集體(ti) 經濟民主決(jue) 策內(nei) 容、形式和程序,加強民主監督,定期對重大收支進行公示,及時填補合作社財務管理漏洞;製訂《聶拉木縣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示範社創建工作方案》,示範帶動和整體(ti) 推進相結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創建寺龍村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樟木夏爾巴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為(wei) 生態類示範合作社,充分挖掘山水資源、旅遊資源、人力資源,大力支持發展以森林撫育、垃圾處理為(wei) 重點的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承接村級項目、自主創新創業(ye) ,開展植樹種草、水源地保護、草場保護、環保項目承接、廢棄物再回收分類、垃圾清運轉運等相關(guan) 業(ye) 務,實現多業(ye) 並進促增收。

  截至目前,將46個(ge) 生態崗位及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整合為(wei) 8個(ge) ,總資產(chan) 165.25餘(yu) 萬(wan) 元,2021年,總收入11.2萬(wan) 餘(yu) 元,輻射帶動全縣683戶2481名農(nong) 牧民增收,初步形成資源共享、發展共享、利惠共享的“鄉(xiang) 鄉(xiang) 有核心,村村有支柱”的生態合作社發展模式。

  唱好“特色戲”,突出社會(hui) 效益。整合強基惠民資金42萬(wan) 元投入生態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寺龍村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引入垃圾處置壓縮機、清運轉運設備,加快建立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設施設備、管理服務等標準,完善垃圾分類回收積分兌(dui) 換製度,設置分類回收垃圾箱、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點和回收站,“綠色銀行”生態合作社經管運營越來越體(ti) 現市場規律;樟木鎮黨(dang) 委積極與(yu) 縣林業(ye) 局對接,幫助樟木夏爾巴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順利承包森林撫育項目,包含林木生長環境改善、縮短培育周期、提高林木效益深耕及管理,農(nong) 牧民經過簡單培訓即可掌握人崗適配基本技能。同時,積極發展特色小吃、小工藝品銷售、小戲小曲展演等項目,推動基礎設施改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截至目前,寺龍村已形成全縣最大的可回收物轉運處理中心,寺龍村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向日喀則市可回收物集中處理站送貨4次,收入2萬(wan) 餘(yu) 元;樟木夏爾巴生態保護建設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獲利67.011萬(wan) 元、分紅42萬(wan)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9個(ge) ,社員人均每月增收3000餘(yu) 元。

  畫好“山水圖”,彰顯生態效益。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牧民聯動、生產(chan) 生活生態融合,生態合作社與(yu) 希峰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有機聯動,自覺組織開展希峰及生態旅遊線路上的垃圾清理工作,鼓勵廣大黨(dang) 員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既做高質量發展“護旗手”,又做生態文明建設“守門員”;以鄉(xiang) 鎮、村(居)為(wei) 主戰場,以汙水、垃圾、固體(ti) 廢棄物處理為(wei) 重點,紮實開展“美麗(li) 聶拉木、清潔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8個(ge) 生態合作社定期定時組織社員清理鄉(xiang) 村公路、主要幹道、河道、溝渠,規範農(nong) 家院落雜物堆放,規範鄉(xiang) 村內(nei) 懸掛標語口號,規範飼養(yang) 家畜家禽,做到圈養(yang) 、舍飼,杜絕在街道、聚居點亂(luan) 拴牲畜,深入保護水源地、治理河流漂浮物,對各時段環境清潔進行檢查評比,以實際行動走出聶拉木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全縣投入資金104萬(wan) 元實施水源地保護項目27個(ge) ,生態合作社在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投入人力11928人次,清理農(nong) 村生活垃圾1056噸、村內(nei) 溝渠600餘(yu) 公裏,清理畜禽養(yang) 殖糞汙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500餘(yu) 噸。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