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北山70年來首次發現棕熊活動軌跡
圖為(wei)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棕熊照片。 互助融媒供圖
29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宣傳(chuan) 部獲悉,在位於(yu) 青海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內(nei)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所工作人員在北山林場馬杆溝回收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的影像資料,這是七十來年首次發現棕熊的活動軌跡。
棕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ti) 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單獨行動。分布於(yu) 歐亞(ya) 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境內(nei) 的三個(ge) 亞(ya) 種,喜馬拉雅棕熊、東(dong) 北棕熊和西藏棕熊,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級。
圖為(wei)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棕熊照片。 互助融媒供圖
據悉,在回收采集過程中發現,有3部相機拍攝到了棕熊珍貴視頻和照片影像資料,共回收采集棕熊相片5張,視頻1條。初步分析研判棕熊在互助北山活動規律、分布範圍等動態信息。
“從(cong) 2020年7月起,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互助北山林場共同開展北山林場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監測調查,此前新增添了豺和狼兩(liang) 種食肉動物。這次發現的棕熊是西藏亞(ya) 種,也稱西藏棕熊,‘白色圍脖’是棕熊的典型特征。”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說。
圖為(wei)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棕熊照片。 互助融媒供圖
此次回收采集的信息,不僅(jin) 有棕熊的活動影像資料,而且拍攝到了狼、赤狐等活動影像資料,為(wei)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在互助縣祁連山區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監測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珍貴的監測數據。
近年來,隨著北山林場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生物多樣性指數不斷提高,陸續記錄到雪豹、馬鹿、豺等多個(ge) 物種的影像資料。紅外相機數據回收還記錄到紅喉雉鶉、石貂、赤狐、麅、狗獾、喜馬拉雅旱獺等多種野生動物。
連新明說:“現在人類的活動範圍大,居住地人口密度非常高,所以更難發現棕熊蹤跡。這次我們(men) 見到棕熊,也是證明了互助北山林區有棕熊食物來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西寧湟源縣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畫麵
據介紹,此次在距離青海省省會西寧市主城區直線距離不足50公裏湟源縣境內首次拍攝到雪豹影像,填補了西寧市非保護區內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為西寧市生物多樣性提升和豐富雪豹在青藏高原的分布區提供了證據。 [詳細] -
青海省建設“天地一體化”守護“中華水塔”
記者28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守護三江源“一江清水向東流”,由該廳負責建設的青海省“天地一體化”大氣環境綜合監測分析平台通過功能評審。 [詳細] -
青海西寧發布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28日,2022年青海省西寧市鄉村文化旅遊嘉年華啟動儀式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湟中區柳樹莊村舉行。該活動由西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湟中縣政府承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