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黃流域“抱團”前行 區域發展引擎力再升級
啟動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推出56條促企業(ye) 發展優(you) 質服務事項,簽約30個(ge) 產(chan) 業(ye) 合作項目……這是正在山東(dong) 濟南舉(ju) 行的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啟動暨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取得的一係列成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正式啟動實施。而如何更好地攜手“前行”,一度成為(wei) 沿黃流域發展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在這場由山東(dong) 、河南、陝西、陝西、內(nei) 蒙古、寧夏、甘肅、四川、青海沿黃9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大會(hui) 上,“自貿試驗區賦能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熱議焦點。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中國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舉(ju) 措,目前已設立21個(ge) ,覆蓋“東(dong) 西南北中”,推出了大批高質量創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領先的產(chan) 業(ye) 集群。本次大會(hui) 將建設自貿試驗區與(yu)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是創新之舉(ju) ,能更好地發揮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
黃河流域橫跨中國東(dong) 、中、西部,兼具沿海、內(nei) 陸、沿邊的區位特點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結構互補,開放合作潛力巨大。
在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看來,黃河流域東(dong) 西雙向互濟,陸海內(nei) 外聯動區位特征顯著。比如,山東(dong) 充分發揮了流域內(nei) 港口樞紐的功能;流域內(nei) 中歐班列的發展走在中國前列,成為(wei) 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ye) 基地,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集群。特別是流域內(nei) 的4個(ge) 自貿試驗區,為(wei) 當地及流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山東(dong) 是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也是這次大會(hui) 的率先發起方。山東(dong) 省省長周乃翔表示,該省願與(yu) 兄弟省區在共享各項創新成果的同時,攜起拓展產(chan) 業(ye) 合作新空間、提升開放平台新能級、共建商貿物流新通道、共享區域協作新紅利、加快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一體(ti) 化建設,“匯聚涓涓溪流,成就磅礴之力”。
“這符合大家的共同心願。”河南省副省長何金平認為(wei) ,聯盟的成立給黃河流域搭起了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務實橋梁,將會(hui) 在促進製度協同創新、區域融合發展、物流互聯互通、產(chan) 業(ye) 互利合作、對外開放發展等方麵,主動為(wei) 國家試製度、探新路、開新局。
作為(wei) 科研工作者,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研發基地副主任蘇亮希望區域內(nei) 能集聚更多行業(ye) 資源,攜手攻關(guan) 行業(ye) 共性問題。在他看來,黃河流域有明顯的能源資源、人口、經濟規模、產(chan) 業(ye) 基礎、中心城市等優(you) 勢,上下遊產(chan) 業(ye) 和供應鏈資源的不斷匯聚,能激發更多研發力量,通過市場驅動,大力提升市場需求和要素流通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工業(ye) 室主任、研究員付保宗認為(wei) ,依托自貿試驗區的“攜手”之舉(ju) ,為(wei) 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一個(ge) 公共平台,構建起區域協作機製,有助於(yu) 更好發揮沿黃各省(自治區)間的比較優(you) 勢,強化區域互補協作,形成整體(ti) 發展合力。“這也是一種區域合作模式的創新,為(wei) 中國其他區域協作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近年來,無論在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沿黃省(自治區)協作發展的動作頻頻。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自貿研究院院長孔慶峰則認為(wei) ,盡管這次“抱團”以自貿試驗區為(wei) 依托,但對黃河流域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提升,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yi) 。
黃河流域是中國第二大流域,是重要經濟帶,也是推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關(guan) 鍵區域。流域人口總數4.2億(yi) 、地區生產(chan) 總值28.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進出口總額5.6萬(wan) 億(yi) 元,分別占到了中國的29.8%、25.1%和14.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美麗中國 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從小沙蟲護起,北海立法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外表形似巨大蚯蚓的沙蟲,其貌不揚,吃起來卻格外鮮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的特產。但也因味道鮮美,曾讓它麵臨一場滅頂之災。[詳細] -
報告稱: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綠色發展優勢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26日在北京發布《中國經濟綠色發展報告2018》。報告認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省區和城市綠色發展優勢明顯,高值的省份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按省排名,浙江、廣東、江蘇名列前三;按城市來看,...[詳細] -
沈滿洪代表:東海沿海地區要率先取締“排海工程”
“排海工程”是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關注的話題。3月4日,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建議,要根據經濟發展階段和海洋環境保護要求,逐步取締“排海工程”。海洋環境特別嚴峻的區域,例如東海沿海地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