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更好發揮法律作用 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解讀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

發布時間:2022-08-31 09:17:00來源: 新華網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30日初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六次會(hui) 議審議。這是我國旨在保護青藏高原生態進行的專(zhuan) 門立法。為(wei) 什麽(me) 專(zhuan) 門製定法律保護青藏高原生態?這部法律草案有哪些看點?

  據草案說明介紹,我國青藏高原總麵積約258萬(wan) 平方公裏,涉及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肅、雲(yun) 南6省區的有關(guan) 縣市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關(guan) 鍵區、敏感區,是世界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和亞(ya) 洲多條重要江河的源頭區。青藏高原的生態係統質量與(yu) 功能狀況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水資源供應、氣候係統穩定和碳收支平衡,在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中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麵臨(lin) 諸多問題和挑戰。草地退化仍較嚴(yan) 重,冰川退化風險加劇,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沙化危害較大,生物多樣性麵臨(lin) 威脅,極端氣候增多,氣候風險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風險增加。應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化和生態風險,需要從(cong) 國家立法層麵加強青藏高原係統保護和生態安全風險防範,優(you) 化生態安全屏障體(ti) 係,依法守住國家生態安全邊界。

  草案說明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高度重視這項立法工作,於(yu) 2021年組織開展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調研和立法論證,共提出8份調研和評估報告。法律草案起草工作中,準確把握立法定位,突出重點內(nei) 容,針對青藏高原特定的、突出的問題製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係統構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律製度體(ti) 係。同時,草案注重與(yu) 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做好銜接。

  草案共七章六十四條,提出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基本原則、健全管理體(ti) 製、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生態保護修複、強化生態風險防控、完善保障和監督等內(nei) 容。

  草案確立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基本原則,緊扣主線,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草案明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堅持自然恢複為(wei) 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科學防控、係統治理。

  圍繞構建青藏高原生態安全格局,優(you) 化生態安全屏障體(ti) 係,草案規定了青藏高原國土空間利用和國土空間用途管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資源開發準入等製度措施。

  圍繞全麵保護和有效修複青藏高原高寒生態係統,提高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強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草案對河流、湖泊、草原、森林、濕地等生態係統要素的保護作出規定,加強對三江源等核心區域重點保護,加強對青藏高原珍貴、瀕危和區域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的保護,規定了耕地保護、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綠色礦山建設等製度措施。

  針對氣候變化與(yu) 人類活動影響帶來的生態風險,構建高效的應對、適應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體(ti) 係,草案規定了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評估、自然災害調查評價(jia) 和監測預警、重要冰川雪山封禁和凍土保護、重大工程生態影響監測、種質資源保護和管理、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等製度措施。

  為(wei) 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草案還明確了財政、稅收、金融、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等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複工作,規定了績效評價(jia) 考核、執法監督、司法保障和人大監督等製度措施。

  草案說明指出,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治理體(ti) 係頂層設計,對這一特定地理區域的生態保護采取特別的製度措施,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修複,有利於(yu) 加強製度設計的係統性與(yu) 協調性,更好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依法解決(jue) 青藏高原地區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災害風險防範、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麵存在的問題,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