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無量山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圖為(wei) 景東(dong) 縣觀測到的西黑冠長臂猿。 唐雲(yun) 攝
雲(yun) 南無量山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中國首例白眉長臂猿人工混合喂養(yang) 方式在德宏初獲成功,元謀發現最早的長臂猿化石……24日,在國際長臂猿日來臨(lin) 之際,雲(yun) 南各地不斷傳(chuan) 來關(guan) 於(yu) 長臂猿的好消息。
景東(dong) 彝族自治縣是雲(yun) 南省同時擁有哀牢山、無量山兩(liang) 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縣份,是西黑冠長臂猿的集中分布區和重要保護地。記者近日從(cong) 雲(yun) 南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dong) 管護局獲悉,目前,無量山區域共有104群西黑冠長臂猿,這一數量比2011年的調查增加了17群,其種群數量呈穩中有升趨勢。
圖為(wei) 景東(dong) 縣觀測到的西黑冠長臂猿。 唐雲(yun) 攝
記者從(cong) 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獲悉,10月19日,一隻人工混合喂養(yang) 的名為(wei) “十五”的白眉長臂猿滿周歲。“十五”剛滿月的時候被媽媽“毛球”棄養(yang) ,德宏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輪流當起了“奶爸”“奶媽”。白天“奶爸”“奶媽”用羊乳喂養(yang) ,晚上交由母猿“毛球”母乳喂養(yang) 。混合喂養(yang) 的方式取得了成功,目前“十五”營養(yang) 和健康狀況良好,體(ti) 重已從(cong) 滿月時的450克增加到現在的1920克。據了解,母乳與(yu) 人工混養(yang) 白眉長臂猿的方式獲得成功在全國尚屬首例。
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新發現的元謀小猿,被確定為(wei) 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長臂猿祖先化石。這一發現將長臂猿化石記錄向前推至距今700萬(wan) -800萬(wan) 年前。據介紹,這塊化石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野外調查中發現,為(wei) 一塊不到兩(liang) 歲的元謀小猿的不完整左下側(ce) 麵骨化石。經過與(yu) 昆明動物研究所標本館的現生長臂猿頭骨進行對比,並開展高精度CT掃描對比研究,最終確認屬於(yu) 長臂猿類。
在近日舉(ju) 行的“雲(yun) 南這十年”係列新聞發布會(hui) ·生物多樣性保護專(zhuan) 場發布會(hui) 上,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田建宏介紹,十年來,雲(yun) 南省重點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分別達到83%和77%,西黑冠長臂猿、綠孔雀等旗艦動物數量穩定增長。同時,雲(yun) 南已建立高黎貢白眉長臂猿、亞(ya) 洲象、綠孔雀、滇金絲(si) 猴等旗艦物種的常態化監測體(ti) 係。
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在該發布會(hui) 上表示,在今後一段時間,雲(yun) 南將重點開展長臂猿、亞(ya) 洲象、綠孔雀、野牛等極度瀕危物種及其重要棲息地保護恢複,探索大尺度推進物種棲息地修複和種群交流廊道建設,著力破解棲息地破碎化難題,拓展野生動物棲息空間,促進種群交流和數量增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首個草原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類項目在雲南竣工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19日發布消息稱,近日,曆時22個月建設的國家首個草原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類項目——雲南省草原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體係項目在昆明完成竣工驗收。[詳細] -
雲南瑞麗22隻花頭鸚鵡同框 刷新國內紀錄
記者15日從德宏州自然生態保護誌願服務隊獲悉,當地自然攝影師在瑞麗市拍攝到22隻花頭鸚鵡同框的罕見畫麵,刷新國內紀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