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馬什格羊水庫完成蓄水 至正常水位3286.20米
圖為(wei) 馬什格羊水庫成功蓄水。 青海省水利廳 供圖
青海省水利廳8日對外發布消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馬什格羊水庫,已成功蓄水至水庫正常蓄水位3286.20米,標誌著馬什格羊水庫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馬什格羊水庫最大壩高50.58米,壩長268.03米,壩頂寬6.0米,正常蓄水位3286.2米,水庫總庫容為(wei) 1088.4萬(wan) 立方米。
目前,該水庫已完成擋水工程、泄洪工程、導流放水洞等7個(ge) 單位工程驗收工作,並於(yu) 2018年8月完成了馬什格羊水庫下閘蓄水階段驗收。
據了解,馬什格羊水庫於(yu) 2020年7月2日開始下閘蓄水,蓄水曆時約29個(ge) 月。蓄水期間,該水庫堅持“安全、科學、穩妥、漸進”的蓄水原則,嚴(yan) 格按照蓄水方案要求,全力做好蓄水工作,整個(ge) 蓄水過程平穩順利。
截至目前,根據大壩日常觀測並未出現滲水等異常現象,壩體(ti) 變形均在允許範圍內(nei) 。該水庫預計2023年5月可完成竣工驗收工作,並正式投入使用。
馬什格羊水庫作為(wei) 控製性水資源調蓄工程,建成後可為(wei) 當地灌區工程提供穩定水源,有效改善海南州東(dong) 河灌區工農(nong) 業(ye) 及生活用水條件,改善農(nong) 田灌溉麵積7.91萬(wan) 畝(m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1100公裏的遷徙,今年首批黑頸鶴返回林芝越冬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通常活動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開闊農田、河穀和濕地,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芝是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之一。[詳細] -
青海濕地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
濕地是青海最重要的生態資源和生態基礎,豐富的資源、多樣的類型、強大的生態功能,使青海濕地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詳細] -
青海省參加線上《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
青海省濕地麵積510.12萬公頃,濕地麵積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濕地總麵積的21.86%,濕地保護率達64.32%,包括森林沼澤、沼澤草地、內陸灘塗、沼澤地四個類型,青海濕地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