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達木五龍溝現存近333.3公頃野生枸杞林
2022年12月28日,記者從(cong) 青海枸杞“柴達木”品牌發布會(hui) 上了解到,在青海省昆侖(lun) 山脈柴達木盆地五龍溝內(nei) ,有近333.3公頃(5000畝(mu) )野生枸杞林,林分曆史達到幾千年以上,現存樹齡60-100年以上的多達百株,最老的樹齡達200多年之久。
“按照生態學、生物學和自然演替規律來說,可以追溯至幾千年的原生曆史。可以說,五龍溝野生枸杞林是迄今為(wei) 止全球發現的集中分布規模最廣、野生曆史最長、保護麵積最大的野生枸杞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經濟林協會(hui) 副會(hui) 長、南京林業(ye) 大學原校長曹福亮在發布會(hui) 上說。
研究表明“柴達木”枸杞具有多糖和黃酮以及氨基酸、亞(ya) 油酸與(yu) 油酸等活性與(yu) 營養(yang) 成分。黃酮含量最高為(wei) 1.34%,最低為(wei) 0.96%,這在全國範圍屬於(yu) 優(you) 等行列;多糖含量為(wei) 5.38%-6.79%,達到特優(you) 級別。
昆侖(lun) 山脈柴達木盆地五龍溝,海拔高、溫差大,高寒幹旱,水源缺乏,自然條件獨特,生長分布在這裏的青海野生枸杞,以其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特性和頑強的生命力,維持了柴達木地區的生態環境,也奉獻了優(you) 質的食用果實。枸杞樹生長期一般在50年左右,可以說,五龍溝野生枸杞林是“千年枸杞林,百年枸杞樹”。
這片野生枸杞林在昆侖(lun) 山雪水的滋養(yang) 下,曆經千年依然鬱鬱蔥蔥、仍舊可以開花結果,當地百姓經過多年的選育、雜交,種植而成的枸杞正聲名鵲起,小小枸杞不斷發揮著生態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而且也在一定意義(yi) 上發揮了糧庫、錢庫、水庫、碳庫、藥庫的作用。秉承千年枸杞培育種植和利用的傳(chuan) 承命脈,保護五龍溝原始枸杞的自然資源和遺傳(chuan) 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yi) 。
為(wei) 保護這片野生枸杞林,青海省林草部門將其納入公益林管護範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野生枸杞自然保護區。“在此基礎上,對這片野生枸杞林進行認定和發布,建立省級野生枸杞保護區,既能更好保護這具有千年曆史的大麵積自然生物標本,也能科學挖掘其重要的生態科研價(jia) 值和生物學、生態學價(jia) 值,對於(yu) 青海枸杞的品質提升和品牌推廣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yi) ,有助於(yu) 推進青海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曹福亮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高效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2022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能源係統充分發揮青海省水風光資源富集的優勢,緊抓在建項目加大投資力度,緊盯納規項目加大前期力度,緊跟行業發展加大謀劃力度。[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投入100餘萬元修複震後損壞管護站
記者2日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自2022年青海門源地區發生6.9級地震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投入104萬元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6處管護站修複工程。[詳細] -
青海2022年地質勘查新增資源量:鉀鋰鹽6600萬噸、金15.5噸
2022年青海省地質勘查成果匯報會日前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召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