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生態文明高地 建設美麗幸福家園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要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這充分體(ti) 現了自治區黨(dang) 委扛起政治責任,維護生態環境的堅強決(jue) 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意誌。
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堅持生態優(you) 先,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目前,西藏已完成“三區三線”劃定,開展“雙碳”本底評估,建立冰雪資源保護規劃和項目提級審批機製。拉薩南北山綠化首年完成營造林14萬(wan) 畝(mu) ,全區完成營造林117.9萬(wan) 畝(mu) ,修複退化草原437.5萬(wan) 畝(mu) 。全區7市地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均達到或者優(you) 於(yu) Ⅲ類標準。
近年來,山南市錯那縣通過實施“河變湖”“樹進院”等生態保護工程,極大地改善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活環境。目前,該縣成功創建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縣,10個(ge) 鄉(xiang) 鎮、27個(ge) 村居創建成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鄉(xiang) 鎮、村居。
“以前,沒地方可去,大家隻能在家裏嘮家常;現在,有了生態公園隨時都可以到公園裏散散步,心情舒暢。”錯那縣群眾(zhong) 倉(cang) 決(jue) 卓瑪說,“尤其看到親(qin) 戚朋友把公園照片發到朋友圈,曬曬美麗(li) 生活,感覺我們(men) 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自治區人大代表,錯那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魯緒超介紹:“錯那縣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動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勒布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持續築牢藏東(dong) 南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通過實施縣城汙水處理場、鄉(xiang) 鎮垃圾填埋場項目建設,持續做好林業(ye) 草原生態保護恢複,紮實開展防沙治沙,持之以恒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打造高寒縣國土綠化示範典範。嚴(yan) 格實施河湖長製和林長製,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確保主要江河、湖泊水質保持優(you) 良,城鄉(xiang) 環境空氣質量全天候保持優(you) 良。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實施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室內(nei) 亮化、村莊優(you) 化、衛生潔化、河道淨化‘六化’工程建設,全麵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梯次推進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城鄉(xiang) 垃圾分類處理體(ti) 係,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依托生態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生態旅遊、苗木花卉種植、林下經濟等生態產(chan) 業(ye) ,把綠水青山的美麗(li) 顏值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經濟價(jia) 值,努力形成共建良好生態、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瓊結縣圍繞自治區黨(dang) 委提出的“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目標任務,加大汙染防治攻堅戰、環境執法檢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宣傳(chuan) 等力度,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截至目前,該縣成功創建為(wei) 國家第六批生態示範區,三鄉(xiang) 一鎮被命名為(wei) 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自治區人大代表,瓊結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秦梅鴦宗說,從(cong) 2016年開始,瓊結縣從(cong) 貧困戶中聘用生態崗位,截至目前,已累計聘用鄉(xiang) 村保潔員43名、生態崗位保潔員188名。通過實施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率先創建農(nong) 村生活垃圾“戶清理、村收集、鄉(xiang) 集中、縣處置”模式,確保垃圾處理率達100%,徹底解決(jue) 了鄉(xiang) 村“髒亂(luan) 差”現象。
她表示,下一步,瓊結縣將進一步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全力實施生態工程,積極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切實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群眾(zhong) 穩定增收致富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嚴(yan) 格履行環保工作職責,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治理能力,逐步建立信息共享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不斷提高環保工作的執行力。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以提高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防控環境風險為(wei) 底線,以保障群眾(zhong) 健康為(wei) 目標,努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深入。
受全球氣候變化和幹旱等影響,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喀則片區濕地周邊土地沙化原因,導致黑頸鶴的棲息地減小、環境質量下降,也影響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近年來,通過實施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為(wei) 了推動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進一步發揮灌溉效益、生態效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促進區域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加快區域生態建設步伐,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自治區人大代表,南木林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邊巴建議:“完善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在最大限度保障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已實施工程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把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打造成保障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hui) 穩定、生態修複的龍頭工程、德政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著眼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部署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指出要“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詳細] -
建功新時代:守護好雪域高原一草一木
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央宗是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