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林芝“大旅遊”格局 助力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
新時代賦予旅遊業(ye) 興(xing) 邊富民的強國重任,旅遊發展成為(wei) 邊疆地區振興(xing) 經濟、脫貧致富的首選之路。林芝旅遊業(ye) 無論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總體(ti) 發展,還是落實黨(dang) 中央治邊方略,助力林芝建設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改革開放先行區,都被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重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林芝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落實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決(jue) 策部署,圍繞創建國際生態旅遊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定位,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先後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自駕旅遊目的地”“最受歡迎生態旅遊目的地”等多項榮譽。林芝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對改善民生福祉、實現社會(hui) 和諧、平衡區域發展、實現生態文明、發展現代經濟、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的綜合帶動作用。林芝將堅持國家戰略,遵循市場規律,順應發展趨勢,著力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在“雙循環”和新發展格局中順勢而為(wei) ,實現林芝旅遊大發展。
一是融合全要素,豐(feng) 富林芝旅遊發展新業(ye) 態
著力構建“旅遊+”“+旅遊”深度融合,推進生態、文體(ti) 、旅遊與(yu) 強邊、興(xing) 邊、富民建設相融合,發揮旅遊業(ye) 對社會(hui) 經濟各領域的催化、提升作用,促進生態文化旅遊功能全麵增強,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滿足居民和遊客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是推進文體(ti) 與(yu) 旅遊相融合。依托工布文化、娘布文化、塔布文化、珞隅文化、門巴文化、藏醫藥文化資源寶庫優(you) 勢,著力在挖掘提升、傳(chuan) 承創新上下功夫,將厚重多元的文化資源轉化成獨具魅力的旅遊品牌,講好林芝故事,傳(chuan) 播林芝聲音,開發再現、活化、衍生等係列主題旅遊產(chan) 品,讓文物“動”起來、經典“活”起來、傳(chuan) 統“演”出來。立足林芝特殊的高原氣候和地貌地形特點,發展時尚健康戶外旅遊。集中建設一批體(ti) 育旅遊示範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開發徒步、探險、越野等係列戶外體(ti) 育運動旅遊產(chan) 品,爭(zheng) 取國際國內(nei) 大型賽事和高水平單項賽事落戶林芝,建設一批國際一流體(ti) 育場館和訓練基地。二是推進生態與(yu) 旅遊相融合。全麵把握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打底、山河為(wei) 骨、文化鑄魂”,打造地球全譜係生態文化旅遊景觀,促進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發展。推進全域環境整治,主要旅遊線路沿線民居風貌集中整治,路邊、水邊、山邊、村邊開展淨化、綠化、美化行動,重點旅遊村鎮實行改廚、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汙水生態無害化處理。依托優(you) 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chuan) 統藏醫學有機結合,促進藏醫藥文化、藏醫藥產(chan) 業(ye) 、養(yang) 生保健和休閑旅遊深度融合,建設一批藏醫藥食療、浴療、溫泉養(yang) 生保健旅遊基地,並配備相應的服務設施、豐(feng) 富森林遊憩體(ti) 驗,打造一係列以改善身心健康、養(yang) 生、養(yang) 老為(wei) 主要目的的森林康養(yang) 旅遊度假產(chan) 品。三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紅色資源與(yu) 旅遊相融合。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實施鄉(xiang) 村旅遊精品工程。製定全市特色旅遊示範村、家庭旅館、民宿建設規範和服務等級標準,規範提升鄉(xiang) 村旅遊服務質量與(yu) 水平。實施鄉(xiang) 村旅遊品牌工程。鼓勵支持傳(chuan) 統村落、田園綜合體(ti) 等創建A級旅遊景區和旅遊度假區,改善遊客接待、停車、通訊等基礎條件,建設配套服務設施。加強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chuan) 統村落、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保護,依法保護名勝名鎮名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嚴(yan) 格規劃建設管控,保持傳(chuan) 統村鎮原有肌理,延續傳(chuan) 統空間格局,構築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鄉(xiang) 建築風貌。用好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完善波密縣紮木中心縣委紅樓、易貢將軍(jun) 樓、察隅英雄坡、嘎拉村“團結頌”展覽館、瓊林“紅色小牧屋”等紅色旅遊資源,打造精品紅色旅遊產(chan) 品線路。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保護挖掘革命遺址遺跡和紅色資源價(jia) 值內(nei) 涵,引入聲光電等科技手段,提高遊客參與(yu) 度和體(ti) 驗度,讓紅色旅遊成為(wei) 林芝最亮的風景。
二是激活新動能,推進林芝旅遊發展新高度
整合多方資源與(yu) 力量,以更加開放、靈活的政策與(yu) 體(ti) 製機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進一步鞏固旅遊業(ye) 主導性地位,打開林芝旅遊發展的新局麵與(yu) 新機遇,努力推進林芝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將林芝旅遊推向新高度。一是苦練內(nei) 功,加大旅遊投入。持續增加政策性旅遊投入,協調爭(zheng) 取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林芝旅遊業(ye) 發展,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nei) ,整合各類各級專(zhuan) 項資金,加大景區及沿線的水、電、通訊、環保、道路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麵的投入。用足用好中央、自治區有關(guan) 促進旅遊業(ye) 改革發展、促進旅遊投資與(yu) 消費等政策措施,爭(zheng) 取在環保、土地、財稅、資源、金融、人才、技術等方麵給予綜合性政策扶持,發揮政策體(ti) 係的聚合效應和引導作用。不斷完善旅遊公路沿線和高速服務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G318、G219交通主幹道升級改造,打通生態旅遊“內(nei) 環線”,形成“環南迦巴瓦”“跨喜馬拉雅”全譜係多維度旅遊景觀,建設“快行慢遊”公共交通係統,補充市、縣(區)公路站點遊客集散功能,開通符合自由行需求的穿梭巴士、旅遊專(zhuan) 線車次。堅持精品策劃、精確宣傳(chuan) 、精準營銷,組建專(zhuan) 業(ye) 營銷團隊,策劃麵向全國性的大營銷方案,加強在主要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當地主流媒體(ti) 大密度推介林芝旅遊。二是勤修外功,對接外部市場。積極對接國內(nei) 外優(you) 秀旅遊公司,鼓勵國際國內(nei) 旅遊組織在林芝設立分支機構,引進和轉化國際國內(nei) 旅遊標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林芝旅遊現代化、國際化程度。協調開通林芝至上海、林芝至鄭州航班航線,打通林芝至環渤海、長三角等潛力市場大通道。持續深化林芝、拉薩、山南三地“藏東(dong) 南旅遊聯盟”合作,深化與(yu) 周邊省市旅遊區域合作,推進信息互通、市場互連、客源互送,促進共同發展。積極融入“環喜馬拉雅”、G219旅遊推廣聯盟,在“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省市、國際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城市設立駐區外旅遊聯絡站,加強與(yu) 區內(nei) 外航空公司及知名旅遊企業(ye) 合作,建立促銷聯盟,拓展客源市場。三是內(nei) 外兼修,做強林芝旅遊產(chan) 業(ye) 。推進對內(nei) 改革與(yu) 對外開放並舉(ju) ,擴大開放與(yu) 加快自身發展並進。發揮、借助廣東(dong) 援藏優(you) 勢和平台,推進建設各類開放平台和開放功能區,積極爭(zheng) 取建立完善對內(nei) 對外開放製度、體(ti) 製機製。深化同沿海、沿邊省市交流合作,依托對口援藏廣東(dong) 省“借船出海”,積極參與(yu) 國際旅遊產(chan) 業(ye) 鏈的供給和需求,建設符合國際水平的生態、文化、時尚、創新高度融合的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探索市場化辦節舉(ju) 措,持續辦好“兩(liang) 節一季”等旅遊節會(hui) ,不斷提升縣(區)旅遊節會(hui) 水平,打造特色節會(hui) 品牌,放大節會(hui) 宣傳(chuan) 效應,以節促銷,以節促遊。進一步完善旅遊消費刺激政策,實行補貼與(yu) 獎勵相結合,鼓勵市場主體(ti) 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經營,不斷提升旅遊市場消費活力。
三是改革供給側(ce) ,促進林芝旅遊服務新提升
堅持以遊客為(wei) 中心,把人民群眾(zhong) 滿意作為(wei) 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林芝市旅遊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麵提升。一是提升旅遊接待設施。鼓勵發展多業(ye) 態精品酒店、文化主題酒店等,建設高端旅遊度假酒店群,打造林芝民宿品牌。創建一流的旅遊服務環境,積極推進國際質量認證,建立健全與(yu) 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旅遊服務標準體(ti) 係,強化旅遊市場環境治理和誠信體(ti) 係建設。發展G318和G219林芝段自駕旅遊,建成滿足自駕車旅遊需求的房車營地。有效發揮火車站點的旅遊功能,打造“乘高鐵·遊雅江”鐵路旅遊品牌。發展商務會(hui) 展旅遊,做大做強文化博覽展會(hui) ,舉(ju) 辦藏醫藥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使會(hui) 展旅遊成為(wei) 林芝旅遊新的增長極。二是深化旅遊智治支撐。在全區率先推進數字化城市,推進旅遊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公安、交通、衛生、應急、氣象、邊防、通訊等涉旅大數據體(ti) 係和綜合服務平台,提升數字旅遊水平。建立“一部手機遊林芝”智慧旅遊公共服務體(ti) 係,實施信號、網絡全覆蓋建設,推進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建立統一受理旅遊投訴舉(ju) 報機製,積極運用“12301”智慧旅遊服務平台、“12345”政府服務熱線以及手機APP、微信公眾(zhong) 號、谘詢中心等多種手段,形成線上線下聯動、高效便捷暢通的旅遊投訴舉(ju) 報受理、處理、反饋機製。三是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開展旅遊風險評估,加強旅遊安全製度建設,強化各有關(guan) 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安全警示、宣傳(chuan) 、引導,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政府救助與(yu) 商業(ye) 救援相結合的旅遊救援體(ti) 係。加強最大承載量警示、重點時段遊客量調控和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景區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強化對客運大型遊樂(le) 設施和旅遊客運、道路、節慶活動等重點領域及環節的監管,落實旅行社、飯店、景區安全規範。完善旅遊保險產(chan) 品,擴大旅遊保險覆蓋麵,提高保險理賠服務水平。
林芝具有多樣、原生、獨特的旅遊資源,下一步林芝市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導向,積極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統籌協調、規劃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市場秩序整治等方麵的職能,不斷促進各類資源與(yu) 旅遊的深度融合,改革旅遊供給側(ce) 結構性,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積極培育市場主體(ti) ,完善旅遊要素,構建“大旅遊”格局,以“大旅遊”推動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社會(hui) 和諧,為(wei) 林芝建設成為(wei) 改革開放先行區破冰助力。
(作者為(wei) 林芝市副市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端穩“生態碗” 吃好“旅遊飯”
春到人間草木知,三月的林芝春意盎然。隨著暖流而來的灼灼桃花帶火了整個林芝的文旅產業。去年,人口僅20多萬的林芝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65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6.64億元。 [詳細] -
西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閉幕
31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在拉薩閉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江村主持會議並講話。 [詳細] -
桃花盛開 引客來
3月28日上午,由中共林芝市委員會、林芝市人民政府主辦,林芝市旅遊發展局等單位承辦的以“人間淨地 醉美林芝”為主題的“桃花紅 開門吉”林芝第二十屆桃花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巴宜區工布原鄉盛大開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