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民富村強 景美人和——西藏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側記

發布時間:2023-04-04 09:33:00來源: 西藏日報

  當下的林芝 ,寒意未盡,春意已生。從(cong) 遠處的白雪皚皚到綠意將起的尼洋河畔,無一不彰顯著“人間淨地·醉美林芝”的獨特魅力。

  3月4日,西藏林芝第二十屆桃花旅遊文化節分項活動“桃花戀·萬(wan) 裏聚”百萬(wan) 老廣遊林芝活動在米林機場、林芝火車站舉(ju) 行了首發團歡迎儀(yi) 式,這是“引客入林”助力林芝旅遊強勢複蘇的一項具體(ti) 舉(ju) 措。

  林芝桃花旅遊文化節作為(wei) 近年來西藏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重要寫(xie) 照,代表著高原大地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正遍地開花。

  近年來,西藏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積極創建和大力實施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不斷培育和壯大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圍繞產(chan) 業(ye) 平台、主導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三產(chan) 融合等方麵進行創新推動,把生態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讓農(nong) 牧民的“口袋”真正鼓起來。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

  在山南市瓊結縣千畝(mu) 蔬菜基地內(nei) ,兩(liang) 三名工人戴著遮陽帽,一邊修剪辣椒枝條,一邊係繩吊枝,有說有笑。

  “家裏土地都流轉出去了,到蔬菜基地工作,有穩定收入,同時方便照顧老人。”下水鄉(xiang) 措傑村村民卓嘎笑著說。和200多名附近村民一樣,在蔬菜基地務工,他不僅(jin) 可以拿到每畝(mu) 936元的土地流轉費,每月還能掙到4800元的工資。

  依托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縣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吃上了新鮮蔬菜,還走出一條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業(ye) ,實現致富增收的新路子。目前,該基地已吸納當地70餘(yu) 名群眾(zhong) 和大學生就業(ye) 。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西藏大力培育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激發農(nong) 牧區市場活力。全區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牧場分別達到165家、12070家、9154家。

  瓊結縣入選首批國家級示範縣,13個(ge) 鄉(xiang) 鎮、107個(ge) 村入選示範鄉(xiang) 鎮、示範村,“百縣千鄉(xiang) 萬(wan)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創建工作紮實推進。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累計分別達到49個(ge) 、30個(ge) 。“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總數達1315個(ge) ,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60億(yi) 元。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蓬勃興(xing) 旺

  在素有“西藏糧倉(cang) ”之稱的日喀則,家住桑珠孜區曲布雄鄉(xiang) 班久倫(lun) 布村的邊巴羅布,看著自家倉(cang) 庫裏粒粒飽滿的青稞,臉上溢出笑容。他介紹,他家去年的青稞留足口糧,剩下的全部賣掉,大概能收入6萬(wan) 多元……近年來,日喀則市青稞生產(chan) 規模不斷擴大,總產(chan) 量穩步提升,年均總產(chan) 量穩定在40萬(wan) 噸以上,青稞全產(chan) 業(ye) 鏈正逐步形成。

  山南市隆子縣借助西藏地勘局的“西藏隆子縣重點耕地區高原特色優(you) 勢土地資源調查”民生地質項目,打造出了西藏首個(ge) 富硒農(nong) 產(chan) 品,並達到了國家富硒雞蛋標準,直接惠及邊境農(nong) 戶116戶。這些富民利民項目進一步夯實了邊境地區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產(chan) 業(ye) 基礎,助力邊境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近年來,西藏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等產(chan) 業(ye) 融合新載體(ti) 不斷湧現。目前,西藏累計獲批創建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4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7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18個(ge)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5個(ge) 。創建乃東(dong) 、波密2個(ge) 農(nong) 業(ye) 強縣和昂仁、崗巴、尼瑪、色尼、工布江達5個(ge) 牧業(ye) 強縣(區)。

  產(chan) 業(ye) 集群的實施,推進了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擴能改造,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提高了農(nong) 畜產(chan) 品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發展壯大產(chan) 業(ye) 集群,可以有效提升農(nong) 牧業(ye) 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麵推進農(nong) 牧業(ye) 綠色發展,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及產(chan) 業(ye) 精準發展,更好地滿足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發展需要。”

  產(chan) 業(ye) 融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拉薩市尼木縣吞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車厘子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在園區工作每月不僅(jin) 有3000多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學到了技術。接下來我也打算承包一棟大棚種植車厘子。”尼木鄉(xiang) 聶玉村村民衝(chong) 多拉姆說。目前,園區的車厘子樹有6000餘(yu) 株,種植麵積達到104畝(mu) ,已經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致富果”,並帶動周邊20餘(yu) 戶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百畝(mu) 花海觀賞,大棚蔬菜采摘,無花果、葡萄等露天水果采摘……這些特色項目基地已成為(wei) 市民和遊人休閑度假、放鬆娛樂(le) 的首選之地。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青睞於(yu) 在田間地頭“摘菜”“摘水果”,盡享休閑農(nong) 旅時光。

  這種區域經濟利益共同體(ti) 模式,帶動城市周邊村莊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繁榮,新的“農(nong) 旅”形態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態蓬勃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正逐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勢力”。

  近年來,西藏產(chan) 業(ye) 融合加快推進,青稞、犛牛、藏羊等十大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基本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ye) 品牌、產(chan) 品品牌協同發展。2022年底,西藏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78.62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63.8%。

  產(chan) 業(ye) 花開百姓富,農(nong) 村處處是美景。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正“領航”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高原農(nong) 牧民和村集體(ti) 共享改革紅利,“強富美”的鄉(xiang) 村願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與林芝桃花節一起奔赴春日之約

    從長江以南到黃河北岸,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從江南杜鵑催萌蕊到塞外柳枝吐新芽,陣陣春風喚醒人間大地。林芝桃花節的火爆絕不是一時的偶然,是西藏各級政府多年來的精心籌備,是當地村民對綠水青山久久為功的保護。[詳細]
  • 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強化科技支撐助力鄉村振興

    日前,記者從區農科院年度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2年,區農科院以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作為科技工作的總抓手,強化技術集成、成果轉化和示範應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開展試驗示範。[詳細]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植樹添綠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在乃瓊街道波瑪社區開展了以“推進國土綠化、攜手共建美麗堆龍”為主題的2023年義務植樹活動,不僅為波瑪社區增添了一份綠色,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