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之畔的傾力守護
5年來,康燕霞沿著湟水邊走過無數次1.6公裏。在岸邊撿拾垃圾、排查河麵有無漂浮物,20分鍾能走完的路,她常常要花更多時間。沿著河道向前走,看著葳蕤生長的樹木,她也總要上前望一眼,看看有沒有生蟲子。
自全麵推行河湖長製以來,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科普路社區擔任黨(dang) 委書(shu) 記的康燕霞成為(wei) 一名村(社區)級河長,肩負起文苑橋至文亭橋1.6公裏的湟水保護宣傳(chuan) 、巡查巡護任務。
“平常一周巡河3次,這幾天雨季來臨(lin) ,巡河次數會(hui) 多一點,主要排查河水流量和妨礙河道行洪問題。”點開河長巡河App,康燕霞所在的巡河點位一目了然。打卡後,她堅持做好“巡河日記”,對發現又不能馬上解決(jue) 的問題,就及時反饋給有關(guan) 部門並配合處理。
湟水是黃河上遊重要支流,湟水管理保護是青海履行源頭責任,保護“中華水塔”的縮影。我省作為(wei) 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功能區,肩負“三江之源”和“中華水塔”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政治責任,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在維護黃河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青海人,又是守護母親(qin) 河——湟水河的一河之長,康燕霞十分自豪,從(cong) 當上河長的那一刻起,她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守好護好母親(qin) 河。
又到雨季,站在南川河岸邊遠眺,河水緩緩流過。聽著熟悉的水流聲,每隔一天就來巡河打卡的城中區南灘街道辦事處新青社區河長蔣曉芸難掩激動之情,“這些年湟水明顯變綠、變淨,我們(men) 巡河時經常看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兒(er) 在這裏棲息、覓食、翩翩起舞,說明我們(men) 的生態越來越好了!”
別看隻有1公裏多的距離,卻有很多人參與(yu) 其中:河湖長、河湖檢察長、民間河長、警城聯勤、專(zhuan) 職巡查員、河段保潔員……水環境越來越好的背後,是每個(ge) 人的不懈努力。
如今,巡河已經成為(wei) 康燕霞、蔣曉芸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隻要有空,她們(men) 都會(hui) 來河邊看看,仔細觀察河道的水質情況,對群眾(zhong) 的不文明行為(wei) 進行勸導,檢查河岸的基礎設施是否正常,日行兩(liang) 萬(wan) 步那是常有的事。
像康燕霞、蔣曉芸這樣的河湖長,在我省有6723名。《青海省實施河長製湖長製條例》頒布實施後,他們(men) 主動履行法定職責,投身到全省3518條河流、242個(ge) 湖泊管理保護事業(ye) 中,全省河湖長實現了法治化規範化管理,形成有考核、有監督、有追責的閉環管理模式。
省水利廳副廳長星連文介紹:“近日,我們(men) 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首次共同開展青海省河湖安全保護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這是繼建立‘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林草長’等工作機製,落實流域聯防聯控聯治協議,繼續加強與(yu) 檢察機關(guan) 等部門交流合作,持續強化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的又一實際舉(ju) 措。”
從(cong) 製定實施《青海省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的意見》、全麵完成全省河湖庫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到建立紅線矢量坐標數據庫、河湖岸線保護利用規劃應編盡編並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積極創建縣域節水型社會(hui) 達標建設縣和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再到連續10年完成國家“三條紅線”控製目標,黃河幹流、長江、瀾滄江出省境斷麵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
生態為(wei) 要,清水為(wei) 魂,我省聚力江河源頭生態保護,深化生態文明製度改革,持續強化河湖長製,助力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為(wei) 源頭河湖的清澈美麗(li) 努力貢獻著青海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南市加快推進水利事業:護水興水 潤澤雅礱
在措美縣措美鎮雪熱村下巴水庫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工程車輛往來不斷,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加快作業步伐。[詳細] -
水清岸綠韻味足——朗縣多舉措優化水生態環境
清澈見底的河水、楚楚動人的格桑花、幽藍靜謐的湖泊……初夏的朗縣,因為一江碧水,平添了幾許水光瀲灩的神韻。 [詳細] -
碧水清流煥新顏——山南市瓊結縣河湖長製工作成效明顯
“水清了,待到山綠,風光自然就更美了。”山南市瓊結縣的老百姓充滿著期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