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預防針對兒童的網絡暴力

楊靜婕 發布時間:2019-03-04 11:1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近日發布消息稱,全球70.6%的15至24歲年輕網民正麵臨(lin) 著網絡暴力、欺淩和騷擾的威脅,並呼籲采取協調行動,解決(jue) 和預防網絡上針對兒(er) 童與(yu) 年輕人的暴力行為(wei) 。

  這項呼籲是在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當天發出的。在近期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麵向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年輕人對他們(men) 自身以及父母、教師和決(jue) 策者可以做些什麽(me) 來保證其安全發表了見解。他們(men) 表示,善意是預防現實生活中以及網絡中欺淩行為(wei) 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該調查在5周內(nei) 收到了來自160個(ge) 國家的100多萬(wan) 份回複,並從(cong) 一係列由學生主導的“終結暴力”青年討論中收集到了許多建議。

  “我們(men) 已經聽到了世界各地兒(er) 童和年輕人的心聲,他們(men) 傳(chuan) 遞的信息很清楚:在互聯網中,善意已經難尋。”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執行主任亨麗(li) 埃塔·福爾(Henrietta Fore)說,“正因如此,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在今年的國際互聯網安全日邀請所有人,無論年輕還是年長,在網絡中以善意相待彼此,同時呼籲采取更有力的行動,使網絡空間成為(wei) 對每個(ge) 人而言都更加安全的場所”。

  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各個(ge) 收入水平的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發達國家94%的15至24歲年輕人在使用網絡,而發展中國家則有超過65%的年輕人在上網。比例遠遠超過了互聯網在普通大眾(zhong) 中的普及率。從(cong) 全球角度來看,不考慮年齡因素,總人口的一半都在使用互聯網。

  伴隨著上網人數的不斷增長,風險也在增加。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guan) 於(yu) 高收入國家網絡欺淩現象流行率的統計數據,受網絡欺淩影響的兒(er) 童和青少年比例從(cong) 5%到21%不等,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遭受網絡欺淩。

  網絡欺淩可能造成嚴(yan) 重的傷(shang) 害,因為(wei) 它可以迅速地大範圍傳(chuan) 播,往往也會(hui) 永久留存在網上,為(wei) 受害者帶來伴隨終身的傷(shang) 害。網絡欺淩和傳(chuan) 統欺淩經常並存和相互轉化,可能會(hui) 導致一係列有害的行為(wei) 。網絡欺淩的受害者比其他學生更有可能使用酒精和毒品,並且逃學。他們(men) 的學習(xi) 表現也可能更差,並麵臨(lin) 自卑和健康問題。在極端情況下,網絡欺淩還可能導致自殺。在國際互聯網安全日,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提醒,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表現出善意都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責任。

  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呼籲更加重視兒(er) 童網絡安全的緊迫性,並開展合作,將促進兒(er) 童權利置於(yu) 各項數字化議程的優(you) 先位置。為(wei) 此,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正在實施相關(guan) 項目,深入挖掘互聯網在推動數字互聯與(yu) 教育發展領域能夠為(wei) 兒(er) 童帶來的益處。

  “現在是時候督促各國政府、各個(ge) 家庭、學術界以及私營部門將兒(er) 童和年輕人置於(yu) 數字政策的中心位置了。”福爾說,“通過將兒(er) 童遭受網絡傷(shang) 害的風險降到最低,並將他們(men) 從(cong) 中獲得的機遇擴展到最大,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能推動互聯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