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高職院校“雙高計劃”有了施工圖 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

焦以璿 高靚 發布時間:2019-04-03 14:3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在“雙一流”已成國內(nei) 普通高校標杆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也將迎來自己的“雙高計劃”。今天,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guan) 於(yu) 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zhuan) 業(ye) 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雙高計劃”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ge) 左右高水平專(zhuan) 業(ye) 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雙高計劃”每5年為(wei) 一個(ge) 支持周期,對入選學校給予重點經費支持。

  “雙高計劃”勾勒了總體(ti) 目標,到2022年,列入計劃的高職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群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為(wei) 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yang) 千萬(wan) 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使職業(ye) 教育成為(wei) 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製度、標準。到2035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ye) 教育實現現代化,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zheng) 力提供優(you) 質人才資源支撐。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製度、標準體(ti) 係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ye) 教育發展模式。

  “雙高計劃”2019年啟動第一輪建設。項目遴選堅持質量為(wei) 先、改革導向,以學校、專(zhuan) 業(ye) 的客觀發展水平為(wei) 基礎,對職業(ye) 教育發展環境好、重點工作推進有力、改革成效明顯的省(區、市)予以傾(qing) 斜支持。

  “雙高計劃”將實施動態管理,製定項目績效評價(jia) 辦法,建立信息采集與(yu) 績效管理係統,實行年度評價(jia) 項目建設績效,中期調整項目經費支持額度;依據周期績效評價(jia) 結果,調整項目建設單位。發揮第三方評價(jia) 作用,定期跟蹤評價(jia) 。建立信息公開公示網絡平台,接受社會(hui) 監督。

  在備受關(guan) 注的經費投入方麵,“雙高計劃”將健全多元投入機製,各地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ye) 教育傾(qing) 斜,在完善高職生均撥款製度、逐步提高生均撥款水平的基礎上,對“雙高計劃”學校給予重點支持,中央財政通過現代職業(ye) 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zhuan) 項資金對“雙高計劃”給予獎補支持,發揮引導作用。有關(guan) 部門和行業(ye) 企業(ye) 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積極參與(yu) 項目建設。

  在組織實施上,《意見》還要求建立協同推進機製,優(you) 化改革發展環境。國家有關(guan) 部門負責宏觀布局,適時調整建設重點,成立項目建設谘詢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為(wei) 重大政策、總體(ti) 方案、審核立項、監督評價(jia) 等提供谘詢和支撐。各地要加大“雙高計劃”學校的支持力度,在領導班子、核定教師編製、高級教師崗位比例、績效工資總量等方麵按規定給予政策傾(qing) 斜。建立健全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製,鼓勵“雙高計劃”學校大膽試、大膽闖,激發和保護幹部隊伍的主動性、創造性。

  據介紹,《意見》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hui) 精神,落實《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ti) 部署。圍繞職業(ye) 教育強化內(nei) 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意見》提出10項改革發展任務。加強黨(dang) 的建設,深入推進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高地,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培訓模式改革,率先開展“學曆證書(shu) +若幹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製度試點;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促進創新成果與(yu) 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化,重點服務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的技術研發和產(chan) 品升級;打造高水平專(zhuan) 業(ye) 群,麵向區域或行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依托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健全對接產(chan) 業(ye) 、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zhuan) 業(ye) 群建設發展機製;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培育引進一批行業(ye) 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專(zhuan) 業(ye) 群建設帶頭人,著力培養(yang) 一批能夠改進企業(ye) 產(chan) 品工藝、解決(jue) 生產(chan) 技術難題的骨幹教師,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大師。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施行校企聯合培養(yang) 、雙主體(ti) 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推行麵向企業(ye) 真實生產(chan) 環境的任務式培養(yang) 模式。此外,《意見》還在提升服務發展水平、提升學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國際化水平等方麵提出了明確要求。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