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教育事業的曆史轉變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在西藏拉薩市區的東(dong) 側(ce) ,波光粼粼的拉薩河環抱著一座充滿生機的新城。這就是2012年開工建設的拉薩教育城,它也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一處現代教育集中區和教育基地。
西藏要發展,教育是基礎。60年滄桑劇變,拉薩教育城的背後是西藏教育事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拉薩市持續加大投入力度,“15年免費教育”圓各族群眾(zhong) 子女無憂無慮的上學夢;推行適度集中辦學,破解農(nong) 牧區學校點多線長麵廣、資源分散、質量低下的布局難題;布局建設教育新城,破解老城區功能集中、人口壓力大、學位緊張等實際困難;充分借助北京、江蘇兩(liang) 省市和內(nei) 地教育資源優(you) 勢,率先試行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使更多學生實現不出拉薩就能享受內(nei) 地優(you) 質教育的夢想。
家門口的“內(nei) 地西藏班”
走進拉薩教育城,來到拉薩江蘇實驗中學的曆史課堂上,王啟明老師正在帶領學生們(men) 進行高考前的複習(xi) 。作為(wei) 援藏教師,來自江蘇省漣水縣鄭梁梅中學的王啟明到拉薩已經有4年時間了。高寒缺氧、天氣幹燥,當初剛來拉薩的王啟明對這裏的生活多少有些不適應,但是兩(liang) 地教學上的差異是讓王啟明印象最深刻的。“當時第一學期,明顯感覺到這裏學生的基礎薄弱,和內(nei) 地的上課節奏不一樣。”王啟明回憶道。
觀念的轉變在自身。在援藏教學的過程中,王啟明針對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式。為(wei) 更好地提升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效率,王啟明自己琢磨出一套教學辦法:課堂上留時間給學生,用於(yu) 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做到當堂學到的內(nei) 容當堂過關(guan) 。同時建立激勵機製,讓學生們(men) 積極思考、主動學習(xi) 。
“江蘇來的老師講課知識點豐(feng) 富、氛圍也很活躍。”高三學生其美卓瑪說道。對於(yu) 藏區的孩子們(men) 來說,援藏老師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知識,更是學習(xi) 方法的創新。
“‘學案導學’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發揮學生自主學習(xi) 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機械記憶。”作為(wei) 江蘇的援藏老師,王啟明也把當地實行多年的教學模式帶到了拉薩。“學案導學”是江蘇近些年來經過教育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於(yu) 是拉薩江蘇實驗中學從(cong) 建校之初就開始推行“學案導學”模式的本校化、本土化的實驗。幾年來,“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讓這裏的學生學習(xi) 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讓內(nei) 地的教學經驗在這裏落地開花。
在拉薩江蘇實驗中學,像王啟明這樣的援藏老師在學校的師資力量中占了不小比例。“我們(men) 不僅(jin) 要教學生,同時還要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傳(chuan) 遞給本地的老師。”王啟明說道。在援藏的過程中,教育組團式援藏的“輸血式”援藏方式改變為(wei) “造血式”援藏,要帶出當地的教師隊伍成為(wei) 這一援藏工程的重要目的。
職業(ye) 教育促就業(ye)
在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的教室裏,旦增曲紮正在給自己的唐卡作品上色。經過曆時三個(ge) 月的描畫,旦增曲紮精心設計的畢業(ye) 作品即將完工。“當畫家是我從(cong) 小就有的夢想。”抱著對未來的期待,旦增曲紮選擇進入職業(ye) 技術學校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特色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學校裏,除了唐卡繪畫外,藏藥製作、民居彩繪、民族聲樂(le) 舞蹈、民族服飾設計、藏式家具製作等特色專(zhuan) 業(ye) 的開設,將現代教學理念、手段、方法融入傳(chuan) 統文化教學中,不再囿於(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口傳(chuan) 心授”,形成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合、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並舉(ju) ”的發展局麵,促進了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市場的融合。
在學校的藏藥實訓車間裏,車間主任德吉曲宗正在手把手教學生們(men) 研磨藏藥材。“別小看了學生們(men) 學的這些手工活,傳(chuan) 統的手工技藝比機器生產(chan) 的藏藥品質好很多。”德吉曲宗說道。在車間裏,學生兩(liang) 人一組,敲打研磨藥材的聲音整齊劃一。雖然這樣的工作多少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旦增晉美卻堅持了下來。“藏藥是民族的文化記憶,我將來要讓藏藥為(wei) 更多人的健康服務。”旦增晉美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對於(yu) 旦增晉美來說,學好藏藥製作,關(guan) 鍵就是靠手上的這份感覺和身上的這份責任。
在學校的物流實訓車間裏,叉車、穿梭貨架、港口貨架、分揀中心、現代超市……這裏儼(yan) 然就是一個(ge) 鏈條完整、功能全麵的企業(ye) 車間。“企業(ye) 現在用什麽(me) 樣的管理技術,我們(men) 就學習(xi) 什麽(me) 樣的課程。”拉薩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物流專(zhuan) 業(ye) 負責人紮西頓珠說道。
依托產(chan) 業(ye) 辦專(zhuan) 業(ye) 、辦好專(zhuan) 業(ye) 為(wei) 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的設置迎合市場需求,訂單化的人才培養(yang) 方式不僅(jin) 讓學生學到了真本事,更解決(jue) 了就業(ye) 的問題。據紮西頓珠介紹,物流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會(hui) 在畢業(ye) 前到內(nei) 地企業(ye) 進行實習(xi) 。“我們(men) 很多學生實習(xi) 的時候就被用人單位提前簽下來了。”說到自己學生的就業(ye) 情況,紮西頓珠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除此之外,外聘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也拉近了學校和市場的距離。在學校的藏式家具實訓車間裏,專(zhuan) 門做家具製造的朱師傅成了學生們(men) 的帶路人。畫線、刨料、鋸木、雕刻,學生們(men) 做的每一項工作,朱師傅都以自己多年的經驗進行指導。“沒出學校,我們(men) 就知道市場需要什麽(me) 特色的家具。”在學生巴桑次仁看來,朱師傅不僅(jin) 會(hui) 傳(chuan) 授製作家具的技術,更能傳(chuan) 遞出市場的動態。
學習(xi) 是基礎,就業(ye) 是關(guan) 鍵。2018年,“引企入校”的模式在該校率先實行。在西式糕點實訓車間裏,企業(ye) 依托學校的場地、優(you) 惠政策和專(zhuan) 業(ye) 教師力量,建設了西餅教學基地,走出了一條校裏有廠、廠裏有校、項目拉動的培養(yang) 模式。
政策保障暖人心
在拉薩江蘇實驗學校裏,14歲的紮西拉姆是一個(ge) 孤兒(er) 。特殊的家庭背景並沒有讓紮西放棄學習(xi) ,“上學不用交錢,學校還有貧困基金。”與(yu) 同齡人相比,紮西拉姆雖然無法享受父母的嗬護,但是來自國家政策的保障激勵著她自立、自強。“我將來要考上大學,做一名英語主持人。”對英語特別喜歡的紮西拉姆定下了努力的方向。
從(cong) 1985年開始,國家撥出專(zhuan) 款對西藏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農(nong) 牧民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的“三包”政策,同時對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了同等標準的助學金製度和財政補助政策,為(wei) 實現學生有學上、上得起學、留得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包”政策在西藏實施30多年來,覆蓋的人群逐步擴大,從(cong) 1985年的公辦重點中小學,擴大到目前的學前教育到高中(含中職)教育階段學校在校生。同時,“三包”政策的保障對象也不斷增多,從(cong) 1985年的中小學農(nong) 牧民走讀生,擴大到目前所有農(nong) 牧民子女及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在校生,並且從(cong) 2012年起,將全區公路養(yang) 護段困難家庭子女及公路養(yang) 護道班(工區)職工子女納入了政策覆蓋範圍。
國家的資金投入,為(wei) 拉薩市的教育事業(ye) 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也使西藏各族人民受教育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這些用來上色的礦物顏料都是政府統一采購的,學生們(men) 不需要任何花費。”在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的唐卡教室裏,文化藝術教學部主任歐珠說道。而在拉薩市江蘇實驗中學裏的地理教室裏,老師操縱著數字星球儀(yi) ,通過穹幕向學生們(men) 演示“宇宙大爆炸”等地理知識。在化學實驗室裏,電子白板讓學生看得更直觀,也讓老師可以邊播放視頻邊提示實驗重點。“這些設備讓我學習(xi) 知識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其美卓瑪最喜歡上的就是地理課。現代化教學設備為(wei) 孩子們(men) 接受全方位的教育鋪就了堅實的基礎。
在拉薩江蘇實驗中學的食堂裏,管理人員林然正在仔細檢查原材料的檢驗檢疫報告和供貨商的資質。“得益於(yu) 國家的好政策,孩子們(men) 在這裏吃飯是免費的。”林然介紹道。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吃飽吃好,學校還在食堂一側(ce) 專(zhuan) 門設置陪餐席。孩子們(men) 吃的怎麽(me) 樣?還想吃什麽(me) ?陪餐的老師第一時間就能獲知。從(cong) 課堂到食堂,處處都能體(ti) 現出對孩子們(men) 的關(guan) 懷。
在舊西藏,接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是貴族子弟。民主改革60年來,西藏教育事業(ye) 實現了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曆史轉變。在拉薩,包括幼兒(er) 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中等專(zhuan) 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互聯網教育等在內(nei) 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已經建立,各族人民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權利。
再過幾個(ge) 月,王啟明的第二期援藏服務就要結束了。“我希望繼續留在這裏,帶著孩子們(men) 一起實現夢想。”王啟明的話語中充滿著期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丁業現:推動西藏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29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區政協黨組書記丁業現來到西藏拉薩市實驗小學、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調研學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綜合實踐課和學生學習生活等情況,親切看望在校師生。 [詳細]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拉薩市副市長計明南加說:“把優質的教育資源搬到西藏,讓更多的西藏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到先進的現代化教育,必將加快西藏教育的發展。”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校長趙隆顥說,近兩年高考中,學校上線率達90%以上,一本錄取率達25%,創造...[詳細] -
民主改革60年來西藏教育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民主改革60年來,西藏教育事業取得輝煌成就。2018年,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77.9%,西藏教育事業呈健康快速發展態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