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第五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三亞海棠灣舉行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小學教師曲海超獲獎

趙越 發布時間:2020-01-07 09:50: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片由馬雲(yun) 公益基金會(hui) 提供

  三亞(ya) 海棠灣,100位鄉(xiang) 村教師在這裏走上紅毯,成為(wei) 舞台上矚目的明星。1月6日晚,一年一度的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再度舉(ju) 行,該獎項自2015年發起以來,每年的海南三亞(ya) 之約已經成為(wei) 馬雲(yun) 公益基金會(hui) 和鄉(xiang) 村教師們(men) 的不變約定。商報作為(wei) 西藏唯一合作媒體(ti) 應邀參會(hui) 。

  今年獲獎的100位鄉(xiang) 村教師共來自全國24個(ge) 省份,平均年齡39歲,最小的隻有23歲,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朱巴龍鄉(xiang) 第二小學教師曲海超獲獎。從(cong) 獎項發起至今,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累計直接資助鄉(xiang) 村教師人數已經達到500位,他們(men) 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在中國鄉(xiang) 村,點亮著一批又一批的鄉(xiang) 村孩子。

  這兩(liang) 天三亞(ya) 可謂人氣爆棚,1500多名企業(ye) 家、明星、誌願者及社會(hui) 各界人士從(cong) 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年一度的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頒獎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支持公益和鄉(xiang) 村教師,1500多名嘉賓均是自掏腰包參會(hui) ,即使1月6日的北京大雪導致北京飛三亞(ya) 的航班嚴(yan) 重延誤,也沒有阻擋大家投身公益、支持鄉(xiang) 村教育的熱情。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證明,僅(jin) 僅(jin) 五年的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頒獎,已經具有了堪比全球頂級公益論壇的影響力。

  李芳是雲(yun) 南地西北邊境小學的一名教師,這所學校位於(yu) 中越邊境線上,距離最近的鄉(xiang) 鎮也有1個(ge) 半小時車程。

  高中時,由於(yu) 家境困難,李芳在高中物理老師等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才得以完成學業(ye) 。大學畢業(ye) 後,李芳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家鄉(xiang) ,成了一名鄉(xiang) 村教師。雖然有很多機會(hui) 可以去更好的學校,過更好的生活,但李芳都留了下來。她說:“我的夢想就是學生,學生就是我的夢想。”

  如今,李芳在地西北邊境小學已經工作了10年,她教孩子學樂(le) 器,做衣服,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給了孩子。在她教的學生中,有個(ge) 叫曹海梅的孩子像她一樣,去年畢業(ye) 後也成了家鄉(xiang) 的一位鄉(xiang) 村教師。從(cong) 物理老師到李芳再到曹海梅,在中國的雲(yun) 南邊境,後來人走著前人走過的路,傳(chuan) 承著鄉(xiang) 村教育的薪火。

  90後王澤自詡長得像胡歌,喜歡聽周傑倫(lun) ,會(hui) 玩雙節棍。和李芳一樣,他也是雲(yun) 南邊境的一名鄉(xiang) 村老師。

  9年前,王澤被元陽的梯田吸引,考到了當地。“夢想是什麽(me) ,是做夢嗎?”和孩子們(men) 聊起天,他才發現,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麽(me) 是夢想,也是從(cong) 那時起,他決(jue) 定要“給孩子們(men) 種下一個(ge) 夢”。

  造夢第一步,他給學校建了個(ge) 廣播站,他希望借此讓學生願意講普通話、敢於(yu) 講普通話。孩子遲早要走出大山,語言就是第一道關(guan) 。

  廣播站建好之後,他又給孩子們(men) 搭了個(ge) 小舞台,讓能歌善舞的彝族孩子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再之後,學校建起了圖書(shu) 館。越來越多的變化一點點發生在這個(ge) 鄉(xiang) 村小學,孩子們(men) 千奇百怪的理想一點點萌發開來。

  在王澤看來,孩子不一定要考100分,但擁有快樂(le) 和夢想很重要。小山村也有大舞台,小山村也有大夢想。曾被貼上標簽的90後,也可以成為(wei) 造夢的一代。

  除了100位2019獲獎鄉(xiang) 村教師,此次頒獎禮上,4位往屆獲獎教師也再次回到了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頒獎的舞台,客串起了晚會(hui) 主持人。聊起得獎之後的變化,每個(ge) 人都稱“變化太大了”。

  湖北小夥(huo) 袁輝是2018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獲得者,他的樂(le) 觀向上和詼諧幽默讓很多人印象深刻。2019年5月,袁輝剛剛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的最高榮譽。

  首屆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師獎獲獎者張曉琴現在被稱為(wei) “鄉(xiang) 村老師的老師”。 2017年,她被馬雲(yun) 公益基金會(hui) 聘為(wei) 鄉(xiang) 村兒(er) 童伴讀教師,一年做了30餘(yu) 場閱讀推廣講座。2018年,張曉琴又被聘為(wei) 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育學苑講師,這是專(zhuan) 門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們(men) 打造的一個(ge) 在線學習(xi) 社區。通過釘釘群直播講座,張曉琴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影響著社群裏的10191名鄉(xiang) 村老師和校長。

  激勵標杆,讓老師有幸福感;搭建平台,讓鄉(xiang) 村教育家們(men) 有學習(xi) 成長的空間。過去5年,馬雲(yun) 公益基金會(hui) 一點一點尋找著自己對鄉(xiang) 村教育的發力點。從(cong) 鄉(xiang) 村教師到鄉(xiang) 村校長再到師範生,從(cong) 鄉(xiang) 村少年宮再到鄉(xiang) 村寄宿製學校,5年來,一套專(zhuan) 門針對中國鄉(xiang) 村教育的支持體(ti) 係正逐漸形成。

  據統計,截至最新,馬雲(yun) 鄉(xiang) 村教育係列項目累計已直接資助了500名鄉(xiang) 村教師、60名鄉(xiang) 村校長以及200名鄉(xiang) 村師範生,直接影響鄉(xiang) 村兒(er) 童近10萬(wan) 人。更特別的是,有79%的入選者來自國家級貧困縣。

  在一個(ge) 個(ge) 貧困的鄉(xiang) 間角落,鄉(xiang) 村教師就是孩子的造夢者,而馬雲(yun) 公益基金會(hui) 五年來,則是用自己的方式,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造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