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做好開學後教學銜接須多方聯動

王凱 發布時間:2020-03-27 16:4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隨著全國本土疫情傳(chuan) 播已基本阻斷,各地中小學開學複課逐步納入議事日程,如何做好開學前線上學習(xi) 與(yu) 開學後日常教學的銜接,成為(wei) 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jue) 的問題。據媒體(ti) 報道,內(nei) 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近日發布通知,對各地各校開學後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麵部署,要求各地、各校開學後首先進行學情分析,開展線上教學效果綜合測評。根據測評結果,有針對性地製定教學計劃,調整優(you) 化教學進度和教學組織方式。先評估後教學、錯峰開學、差異教學,成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解決(jue) 教學銜接的主要策略。

  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線上學習(xi) 與(yu) 開學後日常教學的銜接絕不僅(jin) 僅(jin) 是學校一家的職責,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學校、年級組與(yu) 教研組須建立聯動機製,相互配合。

  區域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建立開學後教學秩序恢複的整體(ti) 規劃。除了明確不同年級錯峰開學時間、整體(ti) 安全應急方案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下,調整區域原課程計劃。“史上最長寒假”使得很多區域原本的課程設置計劃被打亂(luan) ,如何根據不同開學時間製定彈性可選的新課程計劃,既能夠落實國家要求的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又能讓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彈性選擇,為(wei) 教學銜接提供課時保障,是區域教育行政部門須抓緊研究、落實的重要事項。各地可以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按照分類設置、彈性可選的原則研製新課程計劃。分類設置是指按照不同開學時間、畢業(ye) 年級與(yu) 非畢業(ye) 年級等標準進行研製,統籌考慮不同年級的核心任務、學業(ye) 進展等情況;彈性可選是指考慮疫情可能反複等複雜情況,課程計劃不應“一刀切”,而是在明確規定科目、課時總量前提下,給予學校一定選擇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研製“半日製”“隔日製”“全日製”等過渡性課程計劃,供各地各校選擇使用。

  區域教研部門應製定學科整體(ti) 教研計劃,發揮教研部門的協調優(you) 勢和學科優(you) 勢,組織各校教研骨幹以學科課程標準為(wei) 基本依據,根據區域新課程計劃,結合剩餘(yu) 教學時間對學期內(nei) 容進行精簡、重組和整合。參考區域學生線上學習(xi) 的評測結果,圍繞學科的主要邏輯,突出學科的基礎性和主幹內(nei) 容,突出學科大概念、課程任務群,嚐試以單元為(wei) 組合方式,重新組織學科框架。加強學科內(nei) 、學科間的課程內(nei) 容整合力度,嚐試構建科學、簡潔的學科內(nei) 容體(ti) 係。筆者建議,區域教研部門可以指導學科骨幹預先研究製定開學後兩(liang) 周內(nei) 的教學計劃,為(wei) 學校教學銜接提供切實可行的業(ye) 務指導。

  學校作為(wei) 基本的育人單位,應建立以教學銜接為(wei) 核心的整體(ti) 方案。第一,應根據區域新課程計劃,選擇並製定學校課程計劃,為(wei) 校內(nei) 教學銜接提供依據框架。第二,應以年級組統籌,以學科教研組為(wei) 主體(ti) ,研製學生線上學習(xi) 的整體(ti) 效果的評測分析方案與(yu) 校正幹預方案。第三,應建立家校新溝通渠道和機製,保證良好溝通,促進合作育人。第四,根據實際情況將學校各類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為(wei) 銜接工作提供物質保障。

  年級組和教研組層麵應在區域教研部門的指導下,按照學校的整體(ti) 規劃,製定開學兩(liang) 周內(nei) 的摸底與(yu) 個(ge) 性指導方案。年級組應該統籌進行線上學習(xi) 效果評測,根據共性的問題進行集中式補漏,針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團體(ti) 心理輔導。教研組應加強集中教研建設,引導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重要概念等研究透徹。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xi) 效果評測結果,研究製定針對個(ge) 性化教學的安排。

  教學銜接不是簡單的知識銜接,而是育人銜接、時空銜接與(yu) 心理銜接,各地各校應建立聯動機製,群策群力、彼此配合,唯有如此,線上與(yu) 線下才能實現有效銜接,從(cong) 家庭到學校才能實現平穩過渡。

  (作者係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