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中學:團結花開滿校園

陳誌強 發布時間:2020-06-01 09:0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茶馬古道、善妙之地”芒康,矗立著一個(ge) 民族團結的大家庭——鹽井中學。

  這個(ge) 大家庭由藏、漢、納西、滿、彝、侗、苗、土、回、彝10個(ge) 民族組成;它是西藏唯一的鄉(xiang) 村中學,上倚雪山,下傍瀾滄江畔,214國道蜿蜒繞過學校大門;這裏,是青年學生學習(xi) 成才的好地方,是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睦共處的典範。

  鹽井中學自1975年建校以來,就有“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

  2003年,鹽井中學的斯郎頓珠老師在周末騎摩托車外出時發生交通意外。鹽井中學校長嘎羅第一時間派遣校車,將其送往雲(yun) 南省德欽縣醫院。經過初步檢查,肋骨骨折,脊椎受傷(shang) 。由於(yu) 德欽醫院條件有限,又連夜將他送往大理州醫院,為(wei) 他辦理入院手續,墊付醫療費。

  斯郎頓珠康複後回到工作崗位上,學校教務處給他安排最少的教學任務。由於(yu) 家庭困難,學校師生紛紛主動為(wei) 斯郎頓珠捐款共計8000餘(yu) 元,同學科的老師也主動幫他代課。

  每當聊到民族團結,嘎羅總是說:“一個(ge) 學校,就是一個(ge) 大家庭,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親(qin) 相愛,這樣才能變得更加快樂(le) 幸福!”

  目前,鹽井中學有教學班級30個(ge) ,學生1500餘(yu) 人;教職工131人,分別來自全國13個(ge) 省市區,有7對少數民族通婚家庭。

  彝族教師高娥與(yu) 藏族公安幹警玉珠澤鄧,自由戀愛走進婚姻殿堂。婚後不久,高娥的婆婆經醫院檢查出癌症晚期。高娥主動將婆婆接到芒康縣,精心照顧。

  作為(wei) 班主任的她白天要認真備課上課,耐心輔導學生,處理班級事務,工作繁忙。即使這樣也從(cong) 未抱怨一句,一日三餐變著樣做婆婆愛吃的,親(qin) 自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

  高娥擔心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得褥瘡,經常給婆婆換洗衣物,擦洗身體(ti) ,從(cong) 不嫌髒嫌累,直到婆婆去世。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一切,親(qin) 戚同事都看在眼裏:“高老師真是一個(ge) 好兒(er) 媳、好妻子。”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鹽井中學以“尊重民俗,保護文化”為(wei) 主體(ti) 平台,將民族團結教育落實在學生學習(xi) 、生活、成長的方方麵麵。

  2011年5月,經自治區教育廳批準,鹽井中學被列為(wei) “素質教育改革實驗試點學校”。學校成立了弦子舞、音樂(le) 、繪畫、書(shu) 法、籃球、足球、射箭等興(xing) 趣小組,為(wei) 立誌成才的廣大學子搭建了一個(ge) 個(ge) 更為(wei) 理想的學習(xi) 平台、發展平台。

  開課期間,陣陣悠揚的弦子音伴著同學們(men) 的歌聲,時不時從(cong) 練習(xi) 室傳(chuan) 出,吸引路人駐足聆聽。

  九年級(5)班的尼瑪是弦子舞興(xing) 趣小組的一員,現在拉弦子熟門熟路。“我來自索多西鄉(xiang) ,很喜歡學校的特色課程。以前我不會(hui) 拉弦子,來這邊後慢慢學會(hui) 的。通過這個(ge) 課程,我認識了很多同學,經常一起交流弦子和學習(xi) 經驗,學會(hui) 了很多,覺得很有意義(yi) 。”

  幾十年來,民族團結的種子已深深紮根鹽井中學每名師生的心裏,化為(wei) 他們(men) 的日常行為(wei) 。在校師生們(men) 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各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氛圍愈發濃厚;大批走向社會(hui) 的學子,成為(wei) 踐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排頭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