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課從“雲”中來 互聯網改變著西藏的教與學

發布時間:2020-06-10 11:11:00來源: 拉薩晚報

  2020年是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之年。《2020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提出,把網絡短板補得更紮實一些,把信息基礎打得更牢靠一些。作為(wei) 重要基礎設施的信息網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線上授課,能行嗎?”

  幾個(ge) 月前,看著屏幕裏上海援藏教師姚雪青的直播課,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二中物理教師索朗拉姆的心裏滿是疑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從(cong) 教13年、37歲的索朗拉姆“推”到了攝像頭前。不過,一堂課聽下來,她的顧慮慢慢打消了。“實驗巧妙,師生互動非常好。”索朗拉姆邊聽課邊讚歎,也暗暗構思自己如何講課。

  她沒想到,學生們(men) 很快適應了互聯網教學。“有些學生使用軟件比我還熟練。”她說:“通過網絡,孩子們(men) 的眼界放寬,能力增強,將走上更寬廣的人生路。”

  一堂直播課

  2003年,打小在西藏長大的索朗拉姆第一次走出雪域高原,到河南新鄉(xiang) 讀大學,學的是計算專(zhuan) 業(ye) 。在學校旁邊的網吧裏,她第一次“觸網”,注冊(ce) 通信軟件、登錄網頁……互聯網的一切如此新鮮,也讓當時性格內(nei) 向的她有了更多交流的衝(chong) 動。

  對索朗拉姆的學生而言,情況已截然不同——定日縣遠在珠峰腳下,但這並沒有阻礙信息流動。學生們(men) 對於(yu) 網絡了解得相當清楚,很多熱點甚至比索朗拉姆更早掌握。

  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從(cong) 教的姚雪青,曾與(yu) 索朗拉姆視頻連線教學,他也注意到了網絡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去年11月,姚雪青給日喀則各縣中學上了一堂物理直播公開課,主題是壓強。授課之前,他已經把資料視頻鏈接發給學生預習(xi) 。“氣球上壓著板子,依然完好如初,如果換成針那一碰就破,這就是接觸麵積導致的壓強不同。”姚雪青在視頻裏講解,學生課前已經看過資料,接受起來很快。

  課後,有學生主動找他,“姚老師,我還看到別的視頻,有羊皮筏、網購用的泡沫紙……都是利用了壓強的原理。”孩子驕傲地跟老師分享通過網絡獲取的知識。

  姚雪青很欣慰:“教育不僅(jin) 是傳(chuan) 授知識,更是教會(hui) 孩子如何學習(xi) 。這種改變將會(hui) 使他們(men) 有能力去從(cong) 事更複雜、更多樣的工作,對孩子產(chan) 生長遠的影響。”

  一個(ge) 線上平台

  網絡資源的接入,構築了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據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統計,截至2019年底,西藏共有826所中小學接入網絡,覆蓋率為(wei) 86.3%,其中出口寬帶100M及以上的中小學比例為(wei) 28.98%。

  人們(men) 對網絡教育的期待不止於(yu) 互聯互通,更進一步希望促進教育公平。在這種理念驅動下,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建設的“西藏教育珠峰旗雲(yun) 平台”應運而生,如今注冊(ce) 用戶近60萬(wan) 、總資源數超過12萬(wan) 。

  “珠峰旗雲(yun) 平台成為(wei) 西藏最重要的線上教育平台。”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電教館館長朱生高介紹,“最多時有7萬(wan) 人在線,1.3萬(wan) 人同時上線,超過5萬(wan) 名教師在接受培訓。”

  平台集成了各類課程資料、教學視頻以及別具特色的藏語教學輔導材料,師生可以免費使用,學習(xi) 西藏乃至全國一流教師的課程與(yu) 教研資料。“偏遠地區的師生獲取教育資源的成本大大降低。”朱生高說。平台上除了有課本掃描版本,還配有相應視頻、語音資料。朱生高點開一個(ge) 視頻鏈接,“比如‘傅科擺’這種大型實驗,以往教師要麽(me) 口頭講解,要麽(me) 自己找網絡資料,現在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看。”

  珠峰旗雲(yun) 平台還是遠程授課的直播平台。“平台專(zhuan) 門為(wei) 遠程課堂設計,比現在市場上一些軟件更加適合授課。”朱生高說,去年,拉薩拉魯小學教師郝家瓊為(wei) 山南市浪卡子縣和那曲市申紮縣的學生帶來了一堂遠程連線課,老師可以遠程提問,幻燈片和講課畫麵切換流暢。

  “很多偏遠地區缺教師、缺資源,互聯網教育既能減輕老師的教學壓力,也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朱生高認為(wei) :“不能提升教學質量的互聯網教育沒有意義(yi) ,如果沒有優(you) 質的教育,貧困可能會(hui) 代際傳(chuan) 遞。”

  一座信息橋

  “根據經驗,遠程同步課堂教育有限度,1位老師如果教3個(ge) 以上的班級,很大概率會(hui) ‘帶不過來’。”朱生高說:“線上教育不是萬(wan) 靈藥,更需要線下課堂配合。”

  “一個(ge) 人影響一個(ge) 人的過程無法被替代。”山東(dong) 青島實驗高級中學校長孫睿認為(wei) ,“目前,遠程課堂的應用場景以文體(ti) 課程和語言類課程為(wei) 主,主要是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孫睿介紹,去年10月,青島實驗高級中學和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一中上演了一節異常生動的“同步課堂”,山東(dong) 學生表演當地特色節目,西藏學生則表演鍋莊等傳(chuan) 統舞蹈。

  姚雪青等一線教師也在嚐試利用互聯網提高教學水平。在日喀則,上海援助的5縣區同步進行公開課,並在課後以視頻形式進行教研。“西藏山高路遠,平時老師交流學習(xi) 機會(hui) 有限、成本高,通過網絡,我們(men) 有了更多進修機會(hui) 。”參與(yu) 遠程授課的一名本地教師說。

  多年來,西藏推行教育扶貧成效顯著。截至去年11月底,西藏已經基本消除適齡兒(er) 童失學輟學,2016年以來共投入財政教育經費672.2億(yi) 元。截至今年1月,西藏已有38.9%的學校實現智慧教育覆蓋,計劃今年實現“互聯網+教育”中小學校全覆蓋。

  這一切,都將深刻影響孩子們(men) 的成長軌跡。“很多人沒有機會(hui) 走出大山,他們(men) 的體(ti) 驗限製了對世界的想象。網絡把一個(ge) 更加廣闊的世界拉近、放大到孩子們(men) 眼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曹東(dong) 勃說。他發現,很多山區的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從(cong) 未離開過居住的村莊和鄉(xiang) 鎮,這極大地影響他們(men) 的職業(ye) 發展規劃——報考學校或外出務工,都偏好離家更近的選擇,“網絡讓孩子們(men) 有勇氣走出大山,有能力擁抱未來,進而有了‘斷’窮根的可能。”

  貧困偏遠地區的互聯網教學資源被激活,教師和學生習(xi) 慣悄然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索朗拉姆們(men) 在使用網絡教學,還有越來越多的姚雪青們(men) 在策劃互聯網備課和教研。

  廣袤的青藏高原之上,橫架起一座互聯網之橋。信息汩汩流動,跨越山川,帶來無限可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廣大學子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

    W020200610349225776516.jpg
    進入6月,廣大學子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即將走入社會的學生們,通過旅遊、聚餐、拍畢業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大學生活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詳細]
  • 西藏各地高校以實踐育人才

    微信截圖_20200609103620.png
    近年來,西藏各高校持續加大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深入開展各項教學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互動性,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開放性視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