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海百年小學:各民族師生親如一家人

魯丹陽 文思睿 發布時間:2020-06-24 15:10:00來源: 中新網

  “你的名字叫卓瑪,她的名字叫瑪依拉,我們(men) 同在一片藍天下,民族大團結,盛開幸福花。祖國就是媽媽,中華是一家,兄弟姐妹親(qin) 又親(qin) ....。。”

圖為(wei) 化隆縣第一小學。 魯丹陽 攝
圖為(wei) 化隆縣第一小學。 魯丹陽 攝

  日前,記者走進青海省海東(dong) 市化隆縣第一小學的音樂(le) 課堂時,四年級(4)班的撒拉族學生韓欣瑜正和同班同學們(men) 一起演唱《中華是一家》。


圖為(wei) 化隆縣第一小學的學生們(men) 正在跳《民族大團結》(左前一是李貴蘭(lan) )。 魯丹陽 攝

  化隆縣第一小學始建於(yu) 1828年(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90多年的曆史。學校現有29個(ge) 教學班,在校學生達1759名,其中少數民族學生有1238名,占全校學生數的70%。


圖為(wei) 化隆縣第一小學的學生們(men) 正在演唱《中華是一家》。 魯丹陽 攝

  據化隆縣第一小學副校長馬有峰介紹,該校為(wei)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guan) 係,民族團結教育以“十個(ge) 一”活動為(wei) 著力點,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

  “圍繞民族團結,我們(men) 班舉(ju) 行了一係列活動,比如讀一本民族團結題材的好書(shu) ,唱一首民族團結的歌曲等,旨在讓學生了解到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以此來激勵學生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而發憤圖強。”四年級(2)班班主任馬麗(li) 莉說,該班有18名回族學生,5名藏族學生,以及1名撒拉族學生,其餘(yu) 都是漢族學生。

  馬麗(li) 莉介紹,在前段時間的開齋節期間,回族學生將家裏做的油餅等食物拿到學校與(yu) 班裏的同學分享。“在平時的聯歡會(hui) 上,漢族學生為(wei) 了照顧少數民族同學的飲食習(xi) 慣,會(hui) 特意要求家長買(mai) 一些清真零食,方便與(yu) 同學分享。”

圖為(wei) 化隆縣第一小學的學生們(men) 在閱覽室讀書(shu) 。 魯丹陽 攝

  操場上,身著各族民族服飾的學生們(men) 正在跳舞蹈《民族大團結》。

  六年級的回族學生李貴蘭(lan) 身穿漢族傳(chuan) 統服飾跳起了漢族舞蹈,“我在舞蹈隊學會(hui) 了跳漢族舞蹈和藏族舞蹈,我自己很喜歡跳舞,也願意學習(xi) 其他民族的舞蹈。”

  而舞蹈隊中的小隊員們(men) 在生活中也是關(guan) 係要好的朋友,舞蹈隊隊員漢族學生王筱晶回憶說,有一次她因為(wei) 忘記帶鑰匙,放學後無法進家門,王筱晶的回族朋友盛情邀請她到家裏一起寫(xie) 作業(ye) ,“她的爸爸媽媽對我特別熱情,一直讓我吃水果。”

  馬有峰表示,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全體(ti) 師生增長了民族知識,提高了民族意識,融合了民族氛圍,學生們(men) 在“平等、團結、進取、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成長。

  在本月21日召開的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匯報會(hui) 議上,青海省教育廳專(zhuan) 職督學王小寧介紹了該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她表示,近年來青海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作為(wei) 各級各類學校必修課程,改善民族地區教育經費保障及基礎教育普及水平,“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實施的15年免費教育惠及80餘(yu) 萬(wan) 各族學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