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畢業季了解一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烈日炎炎的仲夏,畢業(ye) 與(yu) 離別如約而至。
對如今的畢業(ye) 生來說,畢業(ye) 典禮、畢業(ye) 照、散夥(huo) 飯和畢業(ye) 旅行是畢業(ye) 季必不可少的“標配”。其實在古代,莘莘學子們(men) 也有“畢業(ye) 季”,他們(men) 的慶祝活動可一點也不比現在少。
今天,就讓記者帶你看看古人是如何慶祝畢業(ye) 的吧。
“謝恩”“過堂”“朝謝”儀(yi) 式感滿滿
古時,教育不像今天,采用嚴(yan) 格的學年製。隋唐之後,科舉(ju) 製度逐漸成熟,考試時間也逐步確定下來:中榜之日,便是畢業(ye) 之時。
學子們(men) 中榜之後,首先要拜謝主考官,俗稱“謝恩”。《唐摭言》中記載:“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呈。入門,並敘立於(yu) 階下……拜訖,狀元出行致詞……便謝恩。餘(yu) 人如狀元禮。”
在唐代,凡榜上有名的進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謝恩時,“畢業(ye) 生”們(men) 按名次排好隊,狀元出列致辭,接著大家一一拜見主考官,作自我介紹,感謝座主(應舉(ju) 士人稱主考官為(wei) “座主”,自稱“門生”)拔擢之恩。
隨後,主考官會(hui) 帶領這群“畢業(ye) 生”去中書(shu) 省都堂拜見宰相,俗稱“過堂”。
《唐摭言》中記載:“宰相既集,堂吏來請名紙;生徒隨座主過中書(shu) ,宰相橫行,在都堂門裏敘立……。”過堂前,相關(guan) 官員會(hui) 收取“畢業(ye) 生”的名紙,然後仍由狀元致辭,其餘(yu) 進士依次自我介紹並致謝。
科舉(ju) 考試增加殿試之後,所有畢業(ye) 生都成了“天子門生”,此前向主考官謝恩逐漸變成向皇帝謝恩,俗稱“朝謝”。宋代,皇帝為(wei) 防止座主與(yu) 門生結為(wei) 朋黨(dang) ,明令禁止新科進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謝恩,亦不準自稱“門生”,以後謝恩、過堂儀(yi) 式都逐漸衰落。
清代的進士在朝謝之外,還要專(zhuan) 門赴國子監和孔廟拜謁孔子。
屆時,狀元還會(hui) 率領所有進士拜謁國子監祭酒(相當於(yu) 現在的校長)、司業(ye) (相當於(yu) 現在的副校長,有兩(liang) 名)。三位“校長”分別給狀元、榜眼、探花進酒並簪金花,其餘(yu) 進士由“校長”的屬官進酒並簪紅花。
“瓊林宴”“會(hui) 武宴”文武分科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如此“大喜”,怎能少得了觥籌交錯、對酒當歌的“散夥(huo) 飯”呢?自唐代以來,科舉(ju) 分設文武兩(liang) 科,故而“散夥(huo) 飯”也分為(wei) 文武兩(liang) 類。
文科設有“鹿鳴宴”“瓊林宴”等。鹿一直被視為(wei) 仙獸(shou) ,意象為(wei) 難得之才。鹿鳴宴始於(yu) 唐代,用來表示皇恩浩蕩和對人才的器重。宴席中會(hui) 演奏詩經《鹿鳴》曲並朗讀《鹿鳴》詞以活躍氣氛。
“瓊林宴”始於(yu) 宋代,宋太祖規定,殿試後由皇帝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宴席設在汴京城西的皇家花園“瓊林苑”,俗稱“瓊林宴”,也稱“聞喜宴”“恩榮宴”等。
武科設有“鷹揚宴”“會(hui) 武宴”等。鷹揚宴是武科鄉(xiang) 試放榜後,考官及考中武舉(ju) 者共同參加的宴會(hui) 。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之意,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會(hui) 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兵部為(wei) 武科新進士舉(ju) 行的歡慶宴會(hui) 。宴會(hui) 賞武狀元盔甲、腰刀等,另外諸武進士賞銀。與(yu) 鷹揚宴相比,會(hui) 武宴的排場更浩大,可謂群英聚會(hui) 。
除了官方操辦的“散夥(huo) 飯”,“畢業(ye) 生”們(men) 自己也會(hui) 籌辦宴會(hui) ,尤以唐代的“曲江宴”為(wei) 勝。曲江宴更貼近現代的散夥(huo) 飯,吃完這頓,學子們(men) 就各奔東(dong) 西了。故曲江宴也稱“離會(hui) ”,晚唐詩人杜荀鶴曾在曲江宴後感慨:“日午離筵到夕陽,明朝秦地與(yu) 吳鄉(xiang) 。”
跟隨“進士團” 畢業(ye) 旅行說走就走
唐代不僅(jin) 出現了“畢業(ye) 旅行”,還出現了專(zhuan) 門籌辦相關(guan) 旅行業(ye) 務的民間“旅行社”——“進士團”:一群長安的自由職業(ye) 者,為(wei) 畢業(ye) 生們(men) 安排“畢業(ye) ”之後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
《唐摭言》中記載:“所以長安遊手之民,自相鳩集,目之為(wei) ‘進士團’……人數頗眾(zhong) 。其有何士參者為(wei) 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由是四海之內(nei) ,水陸之珍,靡不畢備。”
會(hui) 試在鄉(xiang) 試次年春季舉(ju) 行,俗稱“春闈”。考中的學子參加殿試,殿試僅(jin) 由皇帝重新排名次,不落榜。故會(hui) 試後,“成敗”便塵埃落定,畢業(ye) 旅行也常在春天進行,目的地以曲江為(wei) 多。孟郊《登科後》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指的就是他個(ge) 人的“畢業(ye) 旅行”了。
在“畢業(ye) 旅行”中,進士團會(hui) 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嚐櫻桃、瞻佛牙、打馬球,這些旅行項目不僅(jin) 釋放了寒窗苦讀的壓抑,也吸引了長安城中諸多政商兩(liang) 界的名流大咖前來圍觀,不少人打起了給女兒(er) 選對象的“小算盤”。
道珍重、送祝福 畢業(ye) 贈言感慨良多
臨(lin) 別之際,道一聲珍重,送一句祝福,所有的感情,都被寫(xie) 進了“畢業(ye) 贈言”裏。
白居易在及第後曾作詩留別同窗,他在《及第後歸覲,留別諸同年》中寫(xie) 道:“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擢第未為(wei) 貴,賀親(qin) 方始榮。時輩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軒車動行色,絲(si) 管舉(ju) 離聲。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xiang) 情。”
畢業(ye) 季,既有及第的喜悅,也有思鄉(xiang) 情切。董德元在《登第報家人》中說:“故鄉(xiang) 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杜荀鶴在《送賓貢登第後歸海東(dong) 》中寫(xie) 道:“國界波窮處,鄉(xiang) 心日出時。西風送君去,莫慮到家遲。”
離別同窗後,依然會(hui) 回憶起當年“畢業(ye) ”的情景。杜牧在《及第後寄長安故人》中寫(xie) 道:“東(dong) 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guan) 來。”
對參加科舉(ju) 考試的好友、後輩,古人也會(hui) 寫(xie) 詞作賦,送上美好祝福。宋代辛棄疾借《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寄語門生範開:“明年此日青雲(yun) 去,卻笑人間舉(ju) 子忙。”宋代李昂英在《秋試已近用韻勉兒(er) 輩》中寫(xie) 道:“學到自然名盛大,文工更要理深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師專舉辦《手工綜合製作》教學成果匯報展
近日,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體育藝術係舉辦了2018級美術教育係《手工綜合製作》教學成果匯報展。[詳細] -
拉薩市婦聯開展“巾國夜校”培訓活動
近年來,為進一步增強婦聯組織的凝聚力,搭建婦女群眾交流學習平台,拉薩市各級婦聯組織充分利用“巾幗夜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詳細] -
西藏民族大學秦漢校區正式啟用
2日上午,位於陝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西藏民族大學秦漢校區正式啟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