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守護“折翼天使”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團結似沃土,育出桃李豔
在海拔456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有這麽(me) 一群可愛的人,他們(men) 用青春和汗水守護著“折翼天使”們(men) 的讀書(shu) 夢想。
在這裏,51名藏族教師、12名漢族教師和1名納西族教師,近8年來,像父母一樣,陪伴、嗬護著191名視障、聾啞、智障和多重殘疾學生。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那曲市色尼區紮空路的特殊教育學校,校園麵積雖不大,但設施齊全、潔淨寬敞、溫馨和諧。
“掌握了藏語,溝通起來方便多了”
“阿媽吉姆,‘該睡覺了’的藏語怎麽(me) 說?”“阿媽吉姆,‘洗臉’的藏語怎麽(me) 說?”……每天,這樣的請教在吉姆看來早已稀鬆平常,她也樂(le) 意幫忙。
在藏北,漢族教師授課最大的瓶頸就是語言。對此,王鳳娟、楊文輝兩(liang) 位老師體(ti) 會(hui) 最深,“以前我們(men) 在索縣教書(shu) ,勉強能用當地方言講課。到了那曲市,有些表達就用不上了。”
今年45歲的吉姆,原來在當地一個(ge) 小學教藏語。入職特殊教育學校後,她發現漢族教師大多不能順暢地與(yu) 學生溝通,“這裏的孩子本身就存在各種障礙,語言不通成為(wei) 師生相處的又一個(ge) 困難。掌握了藏語,他們(men) 溝通起來就方便多了。”
從(cong) 那時起,吉姆就下定決(jue) 心要在漢族教師中普及藏語。“藏語就像橋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吉姆說。從(cong) 此以後,課堂、食堂、宿舍和辦公室都成了吉姆教學的場地,漢族教師們(men) 學得非常認真,進步也很快。
如今,13位漢族教師裏,藏語基礎較好的王鳳娟、楊文輝兩(liang) 位教師已經能夠熟練使用那曲方言與(yu) 學生們(men) 溝通,其他漢族教師也掌握了一些日常交流口語。
“他們(men) 也是我的孩子呀”
“從(cong) 沒想過自己能夠考上大學。”今年22歲的珠紮,是南京特殊師範學院大四學生。可就在幾年前,他還在失明的痛苦中掙紮著。
2012年,珠紮因一次意外造成雙目永久性失明。進入特殊學校後,他常常情緒不穩,有時大喊大叫,甚至動手打人。王鳳娟得知後,及時對他進行心理幹預,同他分享勵誌故事,並注重挖掘他的文藝才能。2016年,在王鳳娟的指導下,珠紮通過了盲人高考,圓了“大學夢”。
如今,珠紮已成為(wei) 一 個(ge) 活潑開朗的青年,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畢業(ye) 後想回母校,像王老師那樣做一名特殊學校教師。
來自色尼區的次仁央金和洛桑赤成姐弟倆(lia) ,在2013年初就被送進特殊學校。由於(yu) 他們(men) 是智力障礙兒(er) 童,生活上無法自理,在課堂尿褲子是常有的事。
為(wei) 了不讓他們(men) 尿褲子,王鳳娟會(hui) 定時幫助他們(men) 上廁所;孩子們(men) 不會(hui) 自己吃飯,王鳳娟會(hui) 一遍又一遍給他們(men) 演示;在宿舍值周時,王鳳娟會(hui) 為(wei) 他們(men) 洗臉洗腳,並清洗他們(men) 弄髒的衣物……
經過7年的精心培養(yang) ,姐弟倆(lia) 有了很大進步:姐姐會(hui) 一點手語,見到老師還能說出“老師”“阿媽”等詞語;弟弟會(hui) 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還能夠自己疊被子、上廁所……看到孩子們(men) 的成長,家長握著王鳳娟的手,連聲道謝。王鳳娟卻說:“他們(men) 也是我的孩子呀!”
“他就是那個(ge) 值得托付終身的人”
提起次旦卓嘎、楊文輝夫婦,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們(men) 有說不完的故事。
2014年的一天,次旦卓嘎的朋友來那曲市出差,於(yu) 是相約外出吃飯。平常飲食清淡的次旦卓嘎,由於(yu) 多吃了幾口紅燒肉,回到宿舍後,膽囊炎複發,腹痛難忍。此時,住在對麵的楊文輝剛好有事過來商量。看到她麵色發黃、渾身無力,楊文輝二話不說,抱起次旦卓嘎就往外衝(chong) 。醫院病房裏,楊文輝一夜的悉心照顧,讓次旦卓嘎深受感動。那時,她就認定,眼前這個(ge) 人就是那個(ge) 值得托付終身的人。
就這樣,兩(liang) 顆火熱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戀愛兩(liang) 年、結婚五年,他們(men) 始終相敬如賓、相愛如初。次旦卓嘎的藏式點心常常成為(wei) 楊文輝不可或缺的小零食,楊文輝的青海麵食也深得妻子芳心。
事後,有的老師調侃道,那是一盤紅燒肉引發的愛情故事……
2014年,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民族團結方麵表現突出,被評為(wei) “那曲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對此,校長次仁拉姆很有感觸,她說:“如果將我們(men) 學校比喻成樹,那麽(me) 師生就是樹的根。這棵樹枝繁葉盛、常青不衰,是因為(wei) 她紮根在民族團結這片沃土上,也正因為(wei) 有這樣的沃土,才能讓特殊教育事業(ye) 滿園桃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全國已有170萬大學生 踏上“青年紅色築夢之旅”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自2017年啟動以來,全國已有170萬名大學生、38萬個團隊走進革命老區、農村地區、城鄉社區,傳承紅色基因、了解國情民情、接受思想洗禮。[詳細] -
拉薩市第一小學開展 “四講四愛”宣講活動
為推動“四講四愛”入腦入心,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實效,近日,拉薩市第一小學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第二節點宣講。[詳細] -
西藏第一所市地級技工學校揭牌
近日,技工學校開辦了短期技能培訓班,培訓項目為家政服務、粵菜師傅、創業+電商孵化、導遊員(戶外領隊)、民族歌舞、挖掘機,培訓農牧民等各類群體261人。[詳細]